第198章 捉放晋惠公(第2页)

秦穆公站在台下,望着台上声声泣血的夫人,心中一阵酸涩,又看着周围准备好的柴薪,仿佛看到了一旦自己不依从所可能引发的一连串后果。

秦穆公深知,自己好不容易擒获晋惠公,本以为成就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可没想到如今却陷入了如此棘手的局面。

天子周襄王也亲自来对他向晋侯求情,而夫人又因晋惠公之事愁眉不展,竟以死相逼。秦穆公陷入了沉思与挣扎之中,他明白若真让夫人自焚而死,那这场胜利也会因此蒙上一层难以揭去的阴影,对秦国的声望并无益处,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灾祸。

如果因为夫人的逝世,导致与晋国的关系更加恶化,那么他秦穆公辛苦经营的局面恐怕要前功尽弃,于国于私都没有半分好处。而且秦晋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是他秦国日后发展的基础,若是因此而开罪于晋国,恐怕也会让其他诸侯国对他秦国心生警惕与不满,从而影响他称霸诸侯的宏图伟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穆公无奈叹了口气,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网开一面,安排专人将晋惠公妥善安置在灵台。

秦国大夫们听闻这个决定,纷纷求见秦穆公,竭力请求将晋惠公带回国都,以便处置。

秦穆公却缓缓说道:“我俘获了晋惠公,本以为是成就了一件足以名垂青史的大事,想着可以借此向全天下展示秦国不可小觑的实力,可如今天子为他求情,夫人也为此事食不知味、忧愁不堪。若因我一意孤行,致使夫人自杀,那我即便得到晋惠公,又有何用呢?这对你们这些忠心耿耿想要兴邦立业的大夫们,又有什么益处呢?秦国的根基在于诸侯的支持、百姓的拥护,而非是这一次的胜仗,更不是一具晋惠公的尸体。况且晋国人以无比的忧伤来感动我,他们指着天地和神灵与我相约,让我看到天命所向与道义所在。我若不顾他们的忧伤,一意孤行,那我将会增加他们对我的怨恨,这种怨恨就像一座大山,迟早会压垮我秦国;我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背弃道义,这便是背叛了上天与神灵,上天降下的惩罚必然难以承受,背叛天地之举必然不吉祥。所以我决定放晋惠公回国。”

秦穆公的这番话,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秦国大夫们心中的迷雾。他们纷纷点头,意识到秦穆公的决定是明智的。秦国的未来不仅仅在于一场战争的胜利,更在于赢得人心、维护道义。秦穆公的宽容与仁义,不仅保全了夫人的性命,也赢得了天下人的尊重。而晋惠公的回国,也为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留下了转圜的余地,为秦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子絷听了秦穆公的话后,心中暗自摇头,他实在无法认同秦穆公的仁慈大度。只见他面色凝重,脚步匆匆地走到秦穆公面前,拱手施礼后,便慷慨激昂地说道:“主公,我认为万万不可放晋惠公回国啊!”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众人皆被他的气势所震撼。公子絷接着说道:“晋惠公这些年来,可谓是昏庸无道至极!他听信谗言,残害忠良,致使晋国朝堂乌烟瘴气,百姓们苦不堪言。这样的人,早已失尽民心,根本不配再当晋国的国君!”

说到此处,公子絷情绪愈发激动,他的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他不仅不仁不义,更是多次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如今我们好不容易将他拿下,这可是天赐良机啊!若此时放他回去,他必定会对秦国怀恨在心,日后定会伺机报复。他会继续为非作歹,陷秦国于战火与纷争之中,到那时,我们恐怕就悔之晚矣!”

最后,公子絷目光如炬,直视着秦穆公,言辞恳切地说道:“主公,此等祸害,绝不可留!还望主公三思啊!”

公孙支听了秦穆公的决定后,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公子絷将军之担忧不无道理,但此时杀晋惠公并不是明智之举。”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阐述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公孙支继续说道:“若杀掉他,必然会引起晋国的群情激愤,他们必然会倾尽举国之力,与我们拼个鱼死网破。晋国虽然在此次战争中败北,但它的根基仍在。若我们此时逼迫过甚,反而会使我们陷入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之中。战争的代价是惨重的,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还会让秦国的百姓陷入苦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