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孔子学生参与的战争(第2页)
此时,孔子周游列国刚刚回到鲁国。他一生致力于推行仁政,倡导和平,看到自己的祖国面临如此危难,心中无比焦急。当他得知齐国军队即将犯境,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便毫不犹豫地召集了自己的学生们,神情严肃地说道:“国家如今正处于危难之际,诸位可有良策?”学生们听到老师的话,纷纷挺身而出,表示愿意为解救国家之危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有的请求出使齐国,有的提出军事上的建议,气氛十分热烈。孔子经过深思熟虑,目光最终落在了子贡身上。子贡学识渊博、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一个难得的外交人才。孔子深知,在这种危急时刻,外交手段往往比军事对抗更为关键。于是,他郑重地向鲁哀公推荐了子贡,希望他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化解这场危机。
鲁哀公对孔子的推荐深信不疑,于是毫不犹豫地派子贡出使齐国,期望他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说服齐国不要攻打鲁国。子贡领命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往齐国。一路上,他心急如焚,但又深知此行的艰巨性。到达齐国后,他立刻拜会了田常。一见面,子贡便直言不讳地对田常说:“丞相将要领兵攻打鲁国,这可就失策了。鲁国是一个弱小且难以攻打的国家,领兵攻打它实在没有什么好处。我建议您不如领兵去攻打吴国。”田常听后,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他知道子贡这是在为鲁国游说,不禁大为恼火,板着面孔质问子贡:“你这是何居心?凡事都应避难就易,而你却劝我避易就难。”田常以为子贡是在故意刁难他,心中对子贡充满了怀疑和不满。
子贡却不慌不忙,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说道:“丞相息怒,听我一言。丞相如今领兵伐鲁,如果打了胜仗,虽然会受到国君和右相的赞扬,但也会因此受到他们的忌妒。毕竟,您的功劳越大,他们就越会感到威胁。这样一来,您的处境将会十分危险。而且,鲁国弱小,即便我军战胜,所获利益也极其有限。相反,若攻打吴国,吴国国力强大,未必能一举取胜。但攻打吴国可以消耗齐国的人力物力,使国内变得空虚。这样一来,国君和右相就会失去支撑的势力,您反而更容易控制朝政大权。”子贡的这番话,句句在理,直击田常的内心。田常听了之后,转怒为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他又担忧地问道:“大军已经开往鲁国,现在如果不打鲁国,转而去攻打吴国,国君和大臣对我产生怀疑可如何是好?”
子贡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丞相可以先按兵不动,然后我回国请求出使吴国,请吴国出兵救援鲁国。这样,吴国军队肯定会前来援鲁攻齐,而齐军就可以趁机迎击吴军,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战机。这样一来,您不仅避免了攻打鲁国的无谓消耗,还能在与吴国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进一步巩固您的地位。”田常听了子贡的这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心中对子贡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点了点头,说道:“好,我就按你说的做!”
于是,子贡奉鲁哀公之命,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出使吴国的征程。子贡深知吴王夫差心怀称霸北方的勃勃野心,他曾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齐国,虽然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可以预见的是,吴王夫差绝不会善罢甘休,其下一步必然会继续对齐国发动进攻。
子贡抵达吴国后,得以拜见吴王夫差。在与吴王夫差的会面中,子贡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他巧妙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向吴王夫差进言道:“大王啊,想要称霸诸侯的君王,是绝对不能容忍其他国家的君王比自己更强大的。而齐国一直以来都不甘示弱,始终与吴国一争高下。如今,齐国竟然妄图灭亡鲁国,以它现有的实力,确实有这个能力。然而,如果鲁国真的被齐国所占领,那么齐国的实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这对于大王您来说,恐怕并非好事。所以,我实在是为大王您感到担忧和发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