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孙膑的军事思想(第3页)

孙膑对战争矛盾关系和"奇正"理论的深入阐述,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更为后世将领提供了宝贵的作战指导。这些理论揭示了战争的本质规律,强调了矛盾转化的辩证思维和战术运用的灵活性,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战略思想方面,孙膑强调“必攻不守”。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进攻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种进攻不仅可以有效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够转换攻守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当敌人兵力众多、防守严密时,如果采取单纯的防守策略,往往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而通过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可以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使其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同时,进攻还可以消耗敌人的兵力和物资,削弱敌人的实力,为最终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必攻不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孙膑敢于冒险、勇于进攻的精神。

战术方面,孙膑提出“因势”、“造势”的思想。在战争中,要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因势”就是要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战术;“造势”则是要通过巧妙的策略和行动,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

在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他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和敌我力量对比,设计了多种战阵,并分析了攻击各种战阵的对策。这些战阵和战术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军队在战争中的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孙膑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他把处在不同地形的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类,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与技术。在攻城时,要根据城的地形和防御情况,制定合理的攻城方案。对于雄城,要采取长期围困、消耗敌人实力的策略;对于牝城,则可以采取快速进攻、速战速决的策略。

在军队建设、管理方面,孙膑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首先,他对君主和将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领必须忠于君主,这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军事纪律。君主则不应该干涉将领的具体军务,要给予将领充分的信任和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将领只有具备了独立的指挥权,才能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做出决策,有效地指挥军队作战。

其次,孙膑对将领的素质进行了较多的论述。他提出将领应当具备义、仁、德、信、智五个要素。义是指将领要正直无私,有正义感;仁是指将领要爱护士兵,关心人民的疾苦;德是指将领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信是指将领要言出必行,有信用;智是指将领要具备卓越的智慧和谋略。此外,孙膑还分析了能够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品德缺陷,提醒将领们要时刻警醒自己,避免犯这些错误。

最后,孙膑就管理队伍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管理队伍要做到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任用贤能可以保证军队的领导核心具有较高的能力和素质;严明纪律可以使军队保持良好的秩序和战斗力;奖惩公平、赏罚及时可以激励士兵的积极性和斗志,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孙膑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瑰宝,它涵盖了战争观、战争认识论、战略思想、战术思想和治军思想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战争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齐将孙膑”。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田单、赵奢、廉颇、李牧、王翦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膑。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孙膑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