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民思想 作品

第253章 苏秦的合纵思想和游说艺术(第2页)

行动方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以攻为守,六国联合起来,主动进攻,突破函谷关,深入秦国腹地。函谷关是秦国的咽喉要道,一旦被攻破,秦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苏秦认为,六国联军气势磅礴,兵力雄厚,若能齐心协力攻破函谷关,必将给秦国以沉重的打击,使其不敢轻易扩张。其二是当六国中任何一国遭到秦国攻击时,其他五国绝不能坐视不管,必须群起救助。这无疑是一个卓越的协同作战方案,它充分利用了山东六国地缘上的相关性,使六国彼此在组织指导、兵力分配、战略协同、战术策应诸方面协调动作、密切配合。当秦国东向攻击任何一个国家时,都将陷入四面受敌、多线作战的窘境,进而遏止其逐步蚕食六国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企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秦睿智地看到,如果一国遭到秦国的攻击而其他国家坐视不救,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犹如多米诺骨牌,一个倒下,其余的将依次倒塌。这种连锁反应将使六国逐一被秦国吞并,最终失去独立和尊严。因此,他坚决主张六国要相互支援,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

战国后期的历史发展证明,苏秦的分析是极具预见性的。山东六国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了合纵战略,即便是三心二意的,也确乎有效地遏制了秦国东向扩张的势头达15年之久。在这15年里,秦国不敢轻易对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六国得以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后来六国虽未免于逐个被秦国吞灭的命运,但这非但不能归咎于合纵之策,而恰恰说明山东六国没有始终如一地贯彻实施合纵之策,以及六国政治家们偏狭的一己之私、低劣的战略目光,加以彼此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等因素所致。六国之间的勾心斗角、互相猜忌,使得合纵联盟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这也给了秦国可乘之机。

合纵是围绕着战国七雄间地缘政治关系而产生的大战略,更是一种处理国际间政治军事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它以维护均势为宗旨,以地缘政治论为认知基础,以联盟战略为应对手段。立论周密、视野宏阔、分析精湛、旨意高远,称之为地缘政治论的先驱是毫不为过的。苏秦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策略的主要依据,这种分析方法无疑具有现代的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苏秦的合纵理论提醒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寻求合作共赢的道路,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苏秦推行合纵战略,主张“合众弱而攻一强”,建设一个多国联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热情饱满,不吝辞藻,极尽铺张渲染,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游说模式:“利导法”(肯定优势—指出危机—出谋划策—分析利弊、以利导之)。

在游说过程中,苏秦首先会分析对方的地理条件、兵力情况、军需物资、国力强弱、周边关系等客观优势,结合君主贤能、士卒英勇等主观因素,充分肯定其有利条件。他会注意结合每一个诸侯国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有针对性地强调该国特色。例如,在游说燕国时,他会强调燕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优势;在游说赵国时,他会突出赵国军队战斗力强、将领英勇的特点。总之,不论对于哪个国家,他都首先强调其优势,以解除他们惧怕强秦的心理压力。

接着,苏秦会深入指出其危机所在,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为合纵战略做好铺垫。他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秦国扩张的威胁,让君主们深刻认识到不联合自强的后果。然后,他会替对方谋划,并给出主意,设计摆脱危机的方案(合纵战略)。他会详细阐述合纵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让君主们明白合纵联盟的优势和可行性。

最后,苏秦会进一步分析厉害,以利诱之,以理导之。他会描绘六国联合成功后的美好前景,如各国共同繁荣、和平共处等;同时,也会分析不联合的惨痛后果,如各国被秦国逐个击破、生灵涂炭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君主们在利益和理智的双重驱动下,接受合纵战略。

在战火纷飞、局势变幻莫测的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学术思想蓬勃发展。在这片思想碰撞的璀璨星河中,苏秦以其非凡的智慧和谋略,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颗耀眼的军事外交明星。他广泛取法诸子百家的学说,巧妙地将各家之长汇融于一身,凭借着这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卓越的实践能力,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纵横家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