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墨子生平
在浩瀚无垠的中华文明星河中,诸子百家犹如璀璨星辰,各放异彩。而在这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里,墨家学派恰似一颗独特的超新星,以其卓越的思想光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苍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更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深入探究,因为他所创立的学术体系,内容之丰富、意义之独特,在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都堪称一绝,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更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墨子,名翟,其生卒年份至今存在些许争议,约生于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80年之间,卒于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420年之际。他出生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关于其籍贯,历来有两种主流说法,一说他是宋国人,另一说则认为他是鲁国人。墨子出身不凡,乃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并且还曾担任宋国大夫之职。然而,这样的贵族身份仅仅是他人生的起点,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更以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的身份被后人铭记,尤其是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与学说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追溯墨子的家族渊源,其先祖可上溯至殷商王室,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在宋国官至大司马,手握重要兵权,地位显赫。然而,世事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夷的后代因故逐渐从贵族阶层滑落,降为平民,家族姓氏也在岁月的变迁中简略为墨姓。尽管家族的辉煌已然不再,但曾经的贵族身份,依然为墨子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基因和成长环境。
墨子大约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也有一说认为是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虽然他的先祖曾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但命运的轨迹却让墨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平民出身的哲学家。这种独特的身份背景,使得他既拥有一定的文化根基,又能够深刻体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疾苦,从而为他日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特殊的基础。
年少时期的墨子,完全是一副平民子弟的模样。在少年时代,他做过牧童,每日与青山为伴,与牛羊为友,在广袤的田野间度过了纯真的童年时光;同时,他还学习木工技艺,在一刨一凿中磨炼自己的耐心与手艺。据说,墨子在制作守城器械方面天赋异禀,其本领之高超,甚至超过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工匠公输班。墨子从不掩饰自己的平民身份,他常常自称“鄙人”,坦然接受“布衣之士”的称呼。但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墨子也接受了那个时代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中就明确记载了墨子曾担任过宋国大夫,这一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政治与文化领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墨子是一位极为特殊的士人,他既有相当深厚的文化知识储备,又与工农小生产者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能够深切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他曾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但这并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恰恰相反,他是一位发自内心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墨子的家乡,滔滔黄河奔腾不息,向东流去,那雄浑壮阔的景象仿佛在不断激励着他。怀着对先祖荣光的向往,怀揣着改变社会现状的壮志,墨子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决心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试图恢复家族曾经的辉煌,更渴望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墨子身着草鞋,以步丈量天下,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游学之旅。据《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最初曾是儒门弟子。在求学过程中,他师从儒者,深入学习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对尧舜禹等古代圣贤的事迹和品德推崇备至,同时也认真研读《诗》《书》《春秋》等儒家经典典籍。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墨子对儒家学说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深刻的质疑和不满。他认为儒家的一些礼仪规范过于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对待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上,与他心中的理想状态存在较大差距。于是,墨子毅然决然地选择另辟蹊径,开创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全新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