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寒谷诡戍(第2页)
根据作战手册和实战经验,400米左右是重机枪高打低的最佳距离。
这个距离下,子弹下坠角度在15度到20度之间,射手能通过曳光弹清晰观察弹道偏差,及时调整射击诸元。
既保证了足够的杀伤动能,又能避免子弹过度下坠直接扎进地面。
“开火。”
一声大吼传来,张涵来不及分辨声音来源,肌肉记忆已经驱使手指扣动扳机。
第一发曳光弹“嗖”地窜出枪膛,就跟小时候放的窜天猴似的,打着旋儿朝着远处飞去。
只不过与儿时玩具不同的是,这枚“窜天猴”不会在飞行中炸开火花,只会带着燃烧的磷火,穿透遇到的一切。
“噗噗噗。”
燃烧的弹丸撞进最前排握刺刀的感染者胸口正中间的倒三角区。
随着一声沉闷的骨裂声,整块剑突连同部分胸骨被瞬间压进胸腔,直接嵌入血肉模糊的脏器之中。
不同于普通子弹穿透的闷响,灼热的弹芯裹挟着燃烧的金属颗粒,将肺叶与心脏灼烧成焦炭。
破碎的胸骨残片混着碳化的脏器组织,在高压气浪的冲击下顺着弹道向后坠落。
余势未减的弹丸横扫而下,削中后方感染者小腿。
普通子弹最多撕开肌肉组织,这发曳光弹却借燃烧尾焰与动能,直接熔断胫骨。
断腿者重心失衡,膝盖重重磕在地上,半截焦黑残肢杵进泥土,断口皮肉外翻碳化,未燃尽的曳光剂仍在滋滋作响,断裂的肌肉纤维因神经抽搐而微微颤动。
紧接着,愈发密集的弹雨呼啸而来,为首的千夫长立刻向两侧山体下躲避。
身旁护卫队几乎是本能地扑上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在千夫长身前,那决然的姿态,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倒不是想死,而是军规铁律容不得半点侥幸。
战时只要千夫长阵亡,无论护卫队是否力战,所有人都会被处以极刑。
先被剜去双眼,再被挑断脚筋,最后会被赏赐给低级个体,在清醒状态下感受皮肉被啃噬殆尽的剧痛。
在任何具备智慧与阶层体系的族群中,争权夺利本就腥风血雨。
严苛的军规正是为了杜绝下属借敌人之手铲除上级的可能,用残酷的惩戒维系着脆弱的权力平衡。
唯有让背叛的代价远超想象,才能暂时压制住潜藏在每个个体心中的野心,确保群体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不至于分崩离析。
千夫长踹开脚边抽搐的尸体,喉间发出浑浊的嘶吼:"让后卫部队从两侧山脊迂回包抄!"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战术,是因为正面硬撼无异于自寻死路。
人类在中央部署的装甲力量,其厚重的钢板与轰鸣的炮火足以撕碎任何正面冲锋的个体。
而两侧山体虽布满荆棘与陡坡,却能避开坦克的直射火力。
当感染者从高处蜂拥而下时,既能利用地形俯冲之势增强冲击力,又能迫使人类分兵防守两翼。
中路持续施压,则能牵制住中央装甲部队,让其无法及时支援两侧防线。
两名特感立刻躬身领命,其中一只撞开挡路的感染者,跌跌撞撞地传达命令。
这支感染者部队也并非正规军团,而是一支新组建的偏师。
其主力由刚刚转化而成的士兵构成,队伍中还夹杂着小部分渡江而来的低级个体加特感。
然而,就连作为指挥官的千夫长,也搞不清楚这支偏师的确切人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数量绝对在3000只以上。
作为渗透部队,它们肩负着追剿溃兵与深入敌后的双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