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变数(第2页)
那样的部队,凝聚力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就说当年抗战的川军,一整个师拉出来全是巴蜀子弟。
开口都是“要得”“龟儿子”,哪怕装备差得扛着老套筒就上战场,可弟兄们是一个县一个乡出来的,谁家里没沾亲带故?
阵地上见着同乡倒下了,喊着“为三哥报仇”就敢抱着炸药包往前冲,那股子狠劲,靠的就是这份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乡情。
还有西北军的大刀队,全是关中山沟里一起长大的汉子,一声“抄家伙”,甭管长官喊啥战术,跟着身边发小往前抡刀就对了
但自己这一车人是什么货色?
十三个人,说是二营三连一排的,在原部队还没混熟脸,编制就被调来调去拆得稀碎。
八个列兵,三个上等兵,一个中士,就张涵一个上士。
说出来都寒碜,这军衔顶破天的队伍,怕是全团找不出第二份。
“全员保持安静,行军途中不得大声喧哗,不知道吗?”
后车厢的帆布帘被猛地掀开,光柱从身后直射进来,把三个宪兵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三座黑黢黢的铁塔杵在帘口。
后车的车灯正照着他们,逆光里看不清脸,倒有点像戏文里踩着霞光亮相的煞神。
张涵叼着烟抬眼扫了圈,见仨人里顶头的也才挂着中士衔,嘴角悄悄挑了下。
他把烟蒂往鞋底碾灭,往前凑了半步,语气里带着点混不吝的笑:“弟兄们也不是瞎嚷嚷,就是心里头犯嘀咕。咱这一路就没正经往前挪过,动不动就停下来耗着,这都第几回了?总不能让弟兄们当糊涂鬼吧?”
“少废话!”中士说着往旁边啐了口唾沫,正好啐在张涵脚边不远的地方,声音硬邦邦的:“老子们也不知道!再敢多嘴,就按战时条例第十八条办,关你个十天半月,看你还敢不敢多话!”
旁边两个宪兵立刻往前挪了半步,枪托在手里转着圈,那姿态像是在看什么不值当的东西。
张涵脸上的笑纹丝毫没减,连连点头往后退:“是是是,您说得对,是我多嘴了。”
可等那三个宪兵转身掀帘出去,他眼角的笑意“唰”地就凉透了,眼底腾地窜起股子凶光。
自己虽说军衔比那中士高,可人家是宪兵,手里攥着军纪的尺子,真要较起劲儿来,吃亏的准是自己。
这帮人要是现在翻脸,说他带头喧哗闹事,周围这些人里头,除了臭虫,再强加上那一个弹药手,谁敢站出来替他说话?
多半是揣着手看戏,甚至还有人盼着他栽跟头。
到时候人家笔杆子一动,黑的都能写成白的,自己哭都找不着地儿。
老话咋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管在哪儿混,这道理都跟铁打的似的,错不了。
“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跟他妈赶庙会似的!”臭虫赶紧凑过来,拳头轻轻往张涵后背上捶着,压低了嗓门骂:“那三个宪兵就是群瘪犊子,早晚栽在更横的主儿手里!”
张涵深吸口气,把心里那股窜上来的火气摁下去,抬眼瞅着路面上的标识牌——“前方500米收费站,请减速慢行”,忽然转头问:“你猜为啥老停?说白了,离武鸣县就差个收费站的距离,这节骨眼上又踩刹车,到底啥意思?”
臭虫挠了挠后脑勺,随口糊弄:“还能为啥?怕呗!前怕狼后怕虎的,万一冲进去让人包了饺子,咱这四千号人不就全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