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糖!(第2页)
这管东西在他战术背囊里躺了三天,每次掏出来都要先对着太阳照照。
铝箔有没有破损,边角是否鼓胀,比检查弹匣还仔细。
成分表他闭着眼都能背,主要构成就是麦芽糊精,混着氢化植物油,蔗糖和葡萄糖粉,还有点乳清蛋白和电解质粉,免得人吃多了心慌。
一管2000大卡,揣兜里不占地方,出任务时咬一管,顶大半天的劲。
可到了现在,就算是精锐部队的配给也少的可怜,全靠先前发下来的库存吊着,谁兜里多揣两管,都得像藏金条似的捂着。
糖在和平年月里不算啥稀罕物。
南方的甘蔗地漫到天边,收割机刚把甜秆送进糖厂,麦芽糊精和棕榈油就顺着铁路线往加工厂运。
流水线下来的能量胶堆在后勤仓库,用叉车一摞摞码到顶,领的时候跟搬压缩饼干似的,谁也没当回事。
可现在不一样了。
南方供应线一旦中断,糖源的缺口会瞬间压向北方,而严寒对北方产糖作物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北方本就不是产糖主力,能指望的只有甜菜。
这作物耐寒但也有极限,当气温跌破零下十五度,没来得及收割的甜菜会在地里冻成硬块,细胞破裂后糖分流失大半,收上来也榨不出多少糖。
就算侥幸提前收割,储存也是难题。
露天堆放会冻成冰疙瘩,恒温仓库本就稀缺,战时能源紧张,能用来维持仓储温度的燃料优先供给军工,甜菜只能堆在简易棚里,不出一周就会冻黑心。
更现实的是,北方农户本就种得少,往年靠南方调拨就能补足需求,突然要填补缺口根本来不及。
种子、化肥在战时优先给了主粮作物,没人敢冒险改种收益周期长的甜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南方断供,北方产能被严寒锁死,市面上仅剩的库存被军方、黑市层层截留,白糖价格自然坐火箭。 别说换一百斤杂面,在物资管制严格的地区,一公斤白糖能换两袋土豆,或是十斤冻肉,成了比货币更坚挺的硬通货。
最主要这东西不光是顶饿,战场上还能当急救品用。
撒在伤口上能抑菌,熬成糖浆涂纱布上,比普通药膏更能护着创面。
而且耐存,只要不受潮,放个三年五载都坏不了,早成了硬通货。
政府还刚发了通告,高糖高油类食物全归国家统管。
私人囤积超过五公斤白糖就得登记备案,敢私下倒卖的按战时条例论处。
“团长!江防总指挥部回电!”通讯兵抬手挡在额前,楼顶无遮无挡,日头已经爬得很高,“命令我们立刻划分前沿阵地与炮击区域,务必划清界限,绝不能出现误伤!后方已经协调好了,三个重炮团加一个航空团,马上就能支援!”
钱海龙背过身,胸腔里的气息长长吐出来。
二十年军龄,从基层队列里的少尉到如今的团级指挥,沙盘推演里的现代战争在真正的血色面前,总显得像褪色的旧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