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铁心 作品

第151章 谁不办就办谁(第2页)

  几杯酒下肚的吴主事是敞开话匣子了,一边吃一边道:“两淮地区盐引数量国初那会为一百四十多万张,现在则增发到二百二十万张。”

  “二百二十万张?那得产多少盐啊!”

  童训导惊的嘴里的油水都顺着嘴角往下流了。

  赵安也吃惊,两淮地区盐引真有要两百多万张,那就意味盐商要每年销售七八亿斤盐,按一斤盐卖三十文算的话,这都两千多万两了!

  何况一斤盐最高能卖到六十几文。

  乖乖,难怪说盐商富可敌国,真不是虚的。

  而且这两百二十万是官方配给,私底下又超发多少呢?

  当年两淮盐引大案的涉案金额可是一千六百多万两,等于在官方配额外增发了上百万张盐引,难怪老太爷被气的蛋都散了。

  好奇之下问吴主事这两百多万张盐引到底发给哪些人了。

  其实也不用问,答案明摆着,除了盐商还能有谁。

  准确说是八大盐商,为首的是个叫黄均太的人。

  据吴主事说,黄均太每年固定拿八十万张盐引,其余一百四十万张则由另外七位大盐商平分。

  马学正点了点头:“我听说这位黄老板吃一碗蛋炒饭都要花五十两银子,修个园子花了六百多万两,啧啧,说黄老板是咱们大清首富都不为过。”

  首富?

  赵安若有所思,他这四千张盐引跟八大盐商比起来就是个笑话,但是做人得有梦想,他兴隆号将来未必不能做大做强。

  只要他能把盐政衙门跟内务府搞定。

  这事不急,先定一个小目标做起来再说。

  “别看盐商们风光,实际也苦,这些年来光是军需报效咱们扬州城的盐商就捐了四千多万两,长芦那边才两千多万两.”

  吴主事跟盐商接触多,了解情况也多,在那端着酒杯唏嘘,说这些年来盐价之所以不断上涨,就是因为盐商不断被朝廷要求捐输,这才将捐输成本摊到盐价里去了。

  说话间打了个酒嗝,好心对赵安道:“赵大人亲戚之前贩过盐?如果没有的话,光有盐引可不行,得找个运商挂靠,要不然盐运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