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被无患 作品

第448章 县学扩招(第2页)

都不需要用古法压榨,就用搅面的机器,用两个大铁桶搅动,就能把油压出来,只不过需要反复多次压,这可比用木头像撞钟一样去榨油。

附近州县的百姓,可以选择在山地种植菜籽,到时候就能与蓟州,营州交易。

这是今年地方治理上的改进,其它方面,薛玖就不打算再动,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其它的。

不过薛玖打算开办学校,应该说扩招。

武德三年,李渊就下旨,各州县都要开设县学,与长安的四门小学,太学相呼应,也是为朝廷增加人才基础。

不过县学招收的学子,那都是城里有钱人的孩子,或者小家族的儿子。薛玖要做的,那是针对所有人。

五岁到十二岁的少年,都在招收范围,不过在这之前,还得挑选识字的人。

整个蓟州十四万汉人,识字的不超过三百人,其中三分之一在府兵之中,三分之一则是蓟州富人家里,剩下的是官吏。

虽然说官吏也有不少是当地人,但是也看得出来,蓟州这地方,被祸害得多厉害,早几年的时候,有钱有势的,早就跑了。

好在薛玖要求不高,能教导识字就行。

薛玖想要埋下一颗种子,提高蓟州的识字率,让这些百姓以后遇到官员压迫,知道离开蓟州去告状。

识字才能明智,老百姓只是没有机会识字,只要有一部分人识字,他们自然会教导自己的儿女,或者村里的人。

就像点一把火,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会在整个蓟州燃烧,这也算为蓟州的百姓,打一个好的基础,单单是粮食,以后换了官员,说不定越过越差。

学校要建立在村里,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可以集中到一起求学。这需要选址,让村里提供一个房间,还有老师的吃住也得解决。

这些都是小问题,教导孩子,村里肯定愿意腾出一座房子,吃的也可以由村里妇人帮忙做饭,反而是桌椅要做一些出来,还有练字的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