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推动了大唐(第2页)
七月很热,海水浇到沙子上,就升腾起阵阵水汽,留下点点白色的结晶。
浇水一次,只需要间隔一柱香的时间,又是一批人进入盐田浇水,如此往还,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沙子已经变成了一片洁白。
所有人一起出动,把沙子收集起来,然后用海水融化过滤。
用同一批海水融沙子上面的盐,形成了卤水,然后煮出来,就是又细又白的精盐。
量大!简便!第一次见到如此制盐的大唐官员,感叹声就没有停过。
从早上给盐田铺沙子,到晚上把盐煮出来,一天时间,出产三万斤。
“一个月就有三十万斤上等精盐!这怎么用得完!”看着库房堆积的精盐,萧瑀感叹道。
“这个数量刚刚好!渔场消耗部分,剩下的换粮食回来,再多的话,就不好卖了。”盐场负责人说道。
营州的盐,除了自用,还要卖到附近的州县,契丹,奚人和靺褐人也会换一些。
“也就是说,这个数量还能增加?”萧瑀问道。
“那是当然,我们只有夏天晒盐,就能够一年使用,如果多开一些盐田,自然能增加数量,或者多干一两个月也行。
不过没有必要,入秋之后,我们就要去帮忙秋收。”
听了解释,萧瑀等人无语,营州是嫌弃盐太多,都不需要干太久,其它地方可是还吃着高价粗盐呢。
“你们只有夏天晒盐吗?”李靖问道。
“是的!开春之后,会来一部分人修缮盐田,其他人要春耕之后才过来。晒盐也不耽误我们春耕秋收。”
“你们这安排!还真是一点时间都不浪费啊!”萧瑀感叹道。
“当年很缺人,大家都努力干活,我们还去渔场帮过忙,时间一长,大家已经习惯了,闲着反而不踏实。
别看大家忙,收入可不低,这几年下来,都攒了不少家底,这可比以前吃不饱的日子好多了。”一个小吏咧嘴笑着介绍。
“你们攒了多少家底啊!”李靖笑着问道。
“我们这里的人,家里有种植粮食,不过那不多,主要还是盐场的俸禄,每个人都有的,其中海货分下来,一户人有好几百斤,还有羊皮,布匹,瓜果蔬菜,煤炭农具。”小吏笑得很是满足,他以前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因为够灵性,被提拔起来,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很多倍,自然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