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小方包 作品

第451章 胡思乱想的周熙(第2页)

那可不一样,那算是苏轸看着韩执写下来的,算不上“私相授受”。而那篇《西洲曲》,那也是跟着别的大礼一起送过来的,那叫“名正言顺”!是双方家族认可下的风雅唱和,是合乎“六礼”程序的雅事!

而此刻,周郎君这般私下递来的玉佩,虽经了苏轼的手,终究是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私下传递。

若她接了,便是实实在在的“私相授受”,传出去,不仅她的闺誉受损,连带着魏家、周家的清名都要蒙尘。周郎君情急之下或许思虑不周,但她不能不懂这个规矩。

“周郎君,此物贵重,又是苏大郎君顽笑之举。你我两家既已有长辈议亲之意,更当谨守礼度,以待‘六礼’之成。此等......此等私相授受之事,非但于礼不合,亦有负长辈期许。还请郎君收回。”

魏玩的声音清晰了些,带着闺秀的端肃。她没有去接那玉佩,反而后退了半步,双手交叠置于身前,微微屈膝,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

周熙拿着玉佩的手僵在半空,猛地收回手,将玉佩紧紧攥在掌心,深深作了一揖,声音带着歉意:

“魏......魏娘子所言极是!是我......思虑不周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还是魏玩第一次这样子严肃——万一过个两年,两个人都到了可以成亲的年龄后,一旦成亲,那自己似乎......

想到这里,周熙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钻进周熙的脑海,带着刺骨的凉意:万一......万一礼成完婚……洞房花烛夜,他若是哪里行差踏错,或是日常相处稍有不慎......

那这位新妇会不会也像今日这般,忽然敛了笑意,后退半步,然后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地指出他如何“于礼不合”、“有负期许”?

再然后让他去跪祠堂抄《礼记》?周熙仿佛已经看到洞房花烛夜,红烛高照下,新娘子不是含羞带怯,而是正襟危坐,与他讨论《女诫》中“清闲贞静,守节整齐”的深意……

光是想象那个场景,周熙就觉得后颈的寒毛都要竖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