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小方包 作品
第472章 白昼灯火上樊楼(第3页)
然后把小黑放在了一边,似乎是想让他帮忙照看一下孩子。随后,他们就来到了走廊外面,看向了楼下——
“铮——”
一声清越悠远、如同冰泉初破的琵琶泛音,骤然划破了寂静!那珠圆玉润、清冷如月的音符,自那束光柱中央流淌而出。
光影渐亮,映照出舞台中央那抹清绝的身影。陈师师怀抱琵琶,端坐于锦垫之上。
不过让韩执有一点不太习惯的,就是第一次在樊楼,没有听到关于三位行首的欢呼声。
原因很简单——
自从上次赵祯连赐两道金字牌匾,这樊楼便多了一条不成文、却无人敢僭越的规矩:凡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三位娘子登台献艺,尤其是演奏官家亲口赞赏过的新曲时,开场与曲终之前,全场必须肃静!
并以示对御赐匾额的尊崇,更是对官家品味的无声致敬。任何喧哗、叫好,都被视为对皇家恩典的轻慢。
于是,此刻的樊楼,便呈现出韩执前所未见的景象:成百上千的人聚集于此,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三位汴京顶尖的行首,在万众瞩目下联袂献艺。琵琶主调清雅如月,琴声灵动似水却谨守分寸,笛音悠远若风而恪守静穆。
三种音色交织缠绕,在无形的“肃静”规矩框定的范围内,小心翼翼地、却又无比精妙地构建着《汴梁秋韵》的意境。
陈师师的指尖在琵琶弦上流转,每一次拨弄都似有月华从弦间倾泻,清泠泠淌过众人耳畔。赵香香的琴音则如溪涧流水,顺着琵琶的脉络蜿蜒,偶尔泛起细碎的涟漪,却始终不越雷池。
徐冬冬的笛音最是克制,像秋日掠过汴河的清风,淡远却有余韵,将两种乐器的声色温柔地拢在其中。
不知过了多久,最后一个音符在空气中消散,如晨露坠地。寂静在大厅里凝滞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却无人敢高声叫好,只把赞叹都憋在掌心的脆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