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六六 作品

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缕渡稚蒙(第2页)

妖魂深处陡生强烈的失望与厌弃。

炼化此等劣魂,徒增怨念杂质,非但无益妖元,更于事无济。

冰冷的意念拂过坟山,再无半分眷顾。

石像虚影猝然拔升,在晨曦初露的鱼肚白未及尽染天幕之前,若一道绝望的流光,疾掠而返李府方向。

一夜奔劳,终是徒劳无功。

那契合的、能行此‘李代桃僵’之策的读书人游魂,依旧杳然。

常乐的烦躁,若浓墨染魂,沉甸甸压在妖魂之上。

石像之内,蛇精常乐冰冷的意念悄然盘桓。

因它先前严令闭关凝练妖元,柳清雅等人果是未曾踏足佛堂惊扰。此般情形,正合它意,省却许多周旋工夫。

接连两夜奔波无果,欲寻成年书生游魂以行“李代桃僵”之计,显是已入绝境。无论是深山幽壑中的孤魂,抑或祖坟茔地里的游灵,其心性非孤傲刻板,即刚直迂腐,全然难合李念安那顽劣跳脱的孩童本性。倘强行置换,必致破绽百出,徒惹柳清雅疑窦丛生。

冰冷的妖魂中,一个念头如毒蛇吐信——

既然饱学儒生的魂魄难觅且非合用,何不……退而求其次?

不若今夜,便去寻觅那些早夭的孩童游魂!

此等幼魂,学问深浅倒在其次。

紧要处,在于心性未固,懵懂纯稚,甚或沾染着孩童独有的顽劣与好奇。

以此替代李念安那冥顽原魂,纵使腹中空空,无甚文墨,然在言行举止上模仿一个六岁顽童,反更易掩人耳目,不显突兀!

即便柳清雅日后察觉安儿“性情微有变化”,亦在情理可容——灵智豁开,慧根增益,心性随之略生转变,岂非再自然不过?

彼时,只需稍加导引,便可轻易圆说。

此计虽为权宜,然眼下情势危殆,李牧之换嫡之刀已悬颈侧,实为当下可行之法。

冰冷的决断,已然在妖魂深处凝铸成形。

既已定下方略,蛇精常乐心中那点纠结便如烟云消散。

它冰冷的意念不再纠缠于游魂难觅之事,转而沉入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