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脚朕. 作品

第181章 墨入朱出(第3页)

  “朕以为,墨入墨出之法,实滞碍政令推行之大弊。

  “是故一月以来一直想,是否可设法,使呈文与批复有所区分。

  “最后决定,朕与丞相往后批复百官所呈文书,皆以朱批。

  “既使朝廷之批与百官之批,形式有所分,轻重有所异,亦彰朝廷威重。

  “凡朕与丞相朱批所至,朝廷州郡、百官万吏须即刻奉行,稽迟者以违制论。

  “自丞相以下至二千石太守,批复属官、属吏所呈文书,皆以蓝批。

  “既别于朝廷,又显大臣之权。

  “凡蓝批所至,州、郡、县亦须即刻奉行,较朱批稍后。

  “至于军中,亦当行此朱、蓝批阅之法。

  “此外,朱、蓝之墨,须朝廷尚方监专制,掺以密料防止作伪。

  “以此,当能大减下官下吏篡改、僭拟朝廷、上官文书舞蔽之象。

  “如是,则上下行文泾渭可辨,政令审阅、裁断、行施,亦可如臂使指矣。

  “非止如此。

  “朕以为墨入朱出,同样可以适用于四柱清账之法。

  “入账以墨笔记之,出账以赤笔记之。

  “亦可以大增效率。”

  刘禅此番东巡,之所以能发现造纸之术、四柱记账之法,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他在巡行诸县乡里,接见官员胥吏、豪强大宗时,本就带了强烈的目的性:

  ——基于他考察到的诸般民生问题、行政问题,想到的解决办法,大汉官吏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不足以支撑朝廷施政,他必须寻求解决办法。

  而吏员的数量、质量,在短时间内都难以增加。

  那么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加速官吏的行政效率。

  既然想到了行政效率需要提升,刘禅自然而然便想到了一些真正能够流传一两千年的“百世之法”。

  譬如公文行文的特定制式。

  譬如墨入朱出、墨入蓝出的公文批复标准,红顶文件的官方权威。

  譬如一直到现代还在使用的会计衡等式。

  这几样东西,大多都是西魏时期的苏绰为宇文泰献上的大幅提高行政效率改革,一直沿用到了后世,甚至到现代都还在用,确是有其高明之处的。

  而据刘禅所知,经过苏绰的一番改革后,西魏朝廷的行政效率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

  当时西魏财政事务繁杂,所有文件加起来达五六十万纸。苏绰改革之后,大行台的月用纸张减少了一半有余,百官万吏的工作量明显减少,效率大见提高。

  相府正堂,烛火忽明忽灭。

  霍弋与诸葛乔二人又持剪刀去剪了一次烛花。

  丞相及费祎、董允等重臣,则在灯火的映照下看着手中简牍,对于天子这一月东巡,竟能寻到、想到如此之多周详又务实的治国之法,着实惊讶感慨,以至于不知当再夸陛下一些什么了。

  费祎与董允更是相觑:我们这些人是不是居中持重太久,以至于有些眼高而手低了?

  不然的话,何以他们这么多年来没能做成什么大事,而陛下这一趟东巡归来,竟能有如此多、如此重大的收获?

  请收藏本站:www.79408.icu。笔趣阁手机版:m.79408.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