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脚朕. 作品

第183章 昭仪(第3页)

  这是实话,安定诸豪强给大汉贡献的粮食都不止两万石。

  只是现在关中到处都在用粮,大汉虽有余粮,但粮食转运艰难,损耗巨大。

  朝廷也不能穷大方,只能先匀出两万石来,助这些安定徙民渡过一时难关。

  杨条再度谢恩。

  而天子、丞相、羌王几人组成的小圈子外围,静静听着的几名安定羌耆老面面相觑,既有些感慨,又有些激动。

  杨条从圈子里走出来,跟几名耆老说了几句话后,又唤来自己的亲卫吩咐了几句。

  几名亲卫赶忙散开,不多时,便有数十羌骑各自骑上骏马,沿着郑国渠纵马驰骋,高声呼啸。

  刘禅听不懂羌语,不知道这些羌人具体在喊些什么。

  但从那些羌民异样的神色中能猜出来,大概是向羌民们传达朝廷赈济粮草的消息,又或是赞颂天子恩德之类的话。

  刘禅也不细究,唤来侍中陈震。

  从陈震手中接过一道绢帛写就的圣旨,刘禅亲手将之递向杨条。

  杨条一时滞住。

  大汉的规矩他多少懂得一些,一般而言,传旨都是由天子近侍、内朝重臣代为传递,为示天子威重,还要有一些相关的仪式。

  如今天子亲手将圣旨递给他,这般随意,显然是对他信重了。

  只是…他一时竟不知道是该直接接过圣旨,还是该退后几步,行一大礼之后再接。

  而就在他不知所措之时,天子就已经将他的手牵了起来,把圣旨塞到了他的手中。

  “归义侯,这事依礼而言,本该由太常持节颁旨。

  “但太常未至关中,而朕今日又来了,便想着,能亲手将这道旨意给你就亲手给你好了,等太常到了,再让他依礼行事。”

  杨条手里捉着圣旨,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究竟何事,需要大汉太常持节依礼给他颁旨。

  “打开看看。”刘禅示意。

  身高几有九尺的莽汉杨条,保持着躬身俯首的姿态,奉圣旨退后两步才直起身来,打开圣旨。

  待圣旨上的文字映入眸中,其人登时瞳孔大张,一脸不可思议的同时浑身战栗。

  几乎是一瞬间,其人猛地跪倒在地,而后双手将圣旨奉过头顶,犹豫片刻后颤声不已:“臣…臣杨条…臣杨条不敢受此厚恩殊遇!”

  外围,几名羌族耆老俱皆惊愕无比,面面相觑,不明白这道圣旨中究竟写了什么,才能使得从来粗莽的羌王如此姿态。

  刘禅皱眉,道:“难道归义侯不愿嫁女与朕为昭仪吗?”

  “臣…臣不敢!”杨条有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

  闻听此言,见此情状,静静立在外围的几名羌人耆老,一个个瞳孔剧震,惊骇欲死!

  这…这…何曾听过,大汉天子聘羌人之女入宫为妃嫔?!

  而且…昭仪?!

  比婕妤还要高一等,比贵人也只低一等的昭仪?!

  就在几人震骇之时,却见那位一身玄色戎服的大汉天子肃容道:

  “归义侯,朕曾经说过。

  “桓灵二帝之前,那所谓百年羌乱,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前的大汉天子不知道,不关心,无所谓。

  “但朕却知晓,朕却关心,朕却觉得有所谓。

  “是故,朕与卿指渭水为誓,只要朕一日为大汉天子,便一日不让这种事情重蹈覆辙,要让将来汉羌之民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都是我大汉子民。

  “可,如何践成此誓呢?

  “朕以为,唯有血脉相融,文俗相化而已。

  “而如何血脉相融,文俗相化?

  “唯有自朕而始,才能有机会真正消除汉羌之间的矛盾与歧视。

  “如朕那日所言,待再过百年,朕倒要让后人看看,在关中安定,河湟凉陇之地牧马放羊的,究竟哪个是汉,哪个是羌。”

  闻言至此,杨条面红耳赤,几乎涕零,片刻后连连叩首:“臣…臣杨条叩首谢恩!”

  外围几名羌人耆老闻声见状,片刻后俱是老泪纵横,沉默未几,一个个五体伏地而拜:

  “谢大汉陛下隆恩厚遇!”

  请收藏本站:www.79408.icu。笔趣阁手机版:m.79408.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