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追谥忠烈,伐吴定调(第2页)
“倘有异议,当付有司复裁。
“若无异议,则一月后,钱粮布帛、牲畜田地等实物之赏,便会发回诸将士原籍。
“至于此次西城之役,勋劳同样须朝廷裁定,再作颁赏,望将士们少安毋躁,奋勇争先。”
阳群、阎芝、邓铜、马玉诸将闻此,无不振奋。
关中大胜已经过去近四个月,他们麾下的将校、司马、军侯们早就嗷嗷待哺,望眼欲穿了。
再不将封赏发下,于军心士气确有不利。
不过一般而言,统计战果,论功行赏至少也要个六七十日。
而此次北伐战果着实太大,郡县初定,诸事草创,要派大量的随军官吏入驻。
这就导致计功人手不足,核定功勋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一点,缓两个月也属正常。
将士们大多理解。
但等的时间长了,军中胡说八道的人终究还是会慢慢涌现。
在孟光、郤正、张绍等天子近臣的组织下,龙骧郎们把关中送来的功状分发到了阳群、阎芝诸将手中。
诸将一时热议,纷纷替帐下将士向天子谢恩。
谢恩已毕,帐中仍然有些喧哗,甚至可以说有些混乱。
一群大老粗们沸沸扬扬,就各自手中拿到的功状数量多少,开始与众人比拼。
阳群因自己拿到的功状最多,而有些骄傲自得。
在军帐中走了一圈,对比了一阵后,最后对着箱中所盛卷轴最少的阎芝炫耀了起来。
阎芝不知是不是不善言辞,总之对于阳群的调笑挑衅无话可说。
可阳群炫耀着炫耀着,却见他面前不发一言的阎芝忽然眼眶通红,而后竟是兀自离席,行至天子近前向天子作揖谢罪。
“望陛下庶罪,末将旧伤骤痛,一时失仪。
“又忽念营中尚有急务待理,恳请陛下容末将先行告退。”
不是所有人都没注意到这一幕,所以帐中仍然有些吵闹。
孟光神色不满地咳嗽了两声,示意诸将肃静。
诸将移目看来,见天子似乎在与阎芝说些什么,这才尽皆噤声,正襟危坐。
“阎荡寇且稍待,朕有东西给你。”
刘禅知道阎芝垂泪为何,便唤来赵广,附在他耳边吩咐了几句,赵广颔首后大步离去。
视线有些模糊的阎芝闻言见状,一时不明所以,却因心中事不加多想,只是哀伤。
阳群、马玉、邓铜诸将见到这一幕,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既不知老伙计阎芝为何如此作态,也不知天子要赐其何物。
唯有赵云、邓芝两员大将,及关兴、麋威、傅佥等近将因与天子相伴日久,知天子心意,见赵广既去,便也正襟危坐,郑重神色。
不多时,龙骧中郎将赵广去而复返,双手捧一件赤色织物,神情严肃地站在了阎芝身侧。
刘禅昂了昂下巴,示意赵广将那件赤衣递给阎芝。
阎芝到了此时,才终于想起了一些关于陛下的传闻,紧接着明白了赵广手中那件赤色织物是为何物。
却见他面呈怔怔之色,颤抖着双手从赵广手中接过那件赤衣,旋即又向天子投去感激的目光,最后将那件血衣展开。
其人视衣片刻,最后哽咽垂泪,不能自制。
他手中那件由不知数十还是上百块血衣残角缝制而成的赤衣,胸膛腹心的位置,以黑线缝字。
全是他熟悉的名姓,年岁,籍贯,连同亲信的亲信在内,百人不止。
而随着黑字入眼,这些为国战死的袍泽亲信,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这位老将确实听说过天子缝将士血衣为袍之事。
但诸事繁忙,无暇顾念,很快便将此事抛诸脑后,便是忽然想起,也终究是不以为意。
却是没想到,天子竟不是某次心血来潮的
适才能看出他之所以告病欲走所为何事,又不过短短数语,便能让赵广将此血衣从藏处寻出。
凡此种种,足见用心。
“陛下日理万机,犹有此心意,末将替阵亡将士谢过陛下!”阎芝双手捧衣,伏地而拜。
刘禅道:“荡寇请起,这些将士朕一日不敢忘,朕已命人从朕内帑往他们家里拨了五倍于常的抚恤,盼安生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