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个月亮 作品

第115章 白衣裳阁 2(第2页)

“幸亏境界这一块没有跌落,外伤很快就好了,剩下的内伤只能慢慢养了。其他那些同门受伤的多么?”

“你有几个师弟和师妹都在对抗敌人的过程中没了,你过后找人带你去祭拜一下吧。清旁这次出去找你,也是幸运,躲了一劫。先来说说你的经历和你们的发现,我怀疑这些人可能是同一拨的。”

“cut!”

随着剧情的深入,林年却愈发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文戏部分,对于武戏只要按照导演要求,遵循武指的指导就能拍出没太大差错的场景。但是文戏部分,林年却觉得很难沉浸,或者说她对剧中人物的行为逻辑感到有些困惑和陌生,以至于在讲台词的时候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

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现场的灯光师、摄影师、导演、副导演的活动、声音就会在自己耳朵里放大,哪怕台词顺利地说出来,人的眼神也是飘忽的。虽然林年也知道导演对于剧情的拍摄、演员的演技要求都不是特别高,她划划水也能过去。

可关键是,她是一个认真的人,如果她经历过在演戏时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况,那么她自然不愿意在之后的拍摄中退而求其次,得过且过。

一般情况下,带人入戏往往需要其中一方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角色,说得更形象一点,叫沉浸于自己的角色,因此对戏的人不自觉地被这样一份认真代入进去,两个人便实现了拍戏过程中的真正交流。

这也很好理解,一个平时走路总喜欢拖沓着,垮着腰,脖子略有些前倾,面对镜头,她便会有意识地将自己抬一抬,面上的表情也显得郑重,便显得不那么自然。因为她感觉到被镜头以及镜头后那个人凝视了,这种凝视仿佛带着一股操控的权力,让她有意识地挺直腰杆,板正身子,因此,便不那么自然。

虽然林年还没有滑落到这个程度,毕竟演员早就习惯了面对镜头,就连拍摄中的走位,也能自然走动,而不是想到那里有一个摄像机,我应该走到那里去,这样摄像才能拍到我。尽管她对走位已然不陌生,但她确实无法像平时那样完全忽略镜头的存在。

“抱歉导演,今天有些不在状态。”导演并没有喊停,林年便主动喊了“cut”。

“没事儿,你调整一下,我们再来拍。”导演并没有生气,倒是林年的之前的高效使他印象深刻,这时不在状态里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是林年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演员是典型的情绪劳动,她在投入到一个角色时,要调动起自己的所有七情六欲,将自己挤入另一个人的壳子,台词、肢体也都需要她以一种自然的方式,甚至反自然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和日常的行为举止是差别很大的。

这并不矛盾,比如现实中,你厌恶一个人,可以面部表情夸张的翻个白眼,但是在镜头里,就不能太过夸张,而现实中,一个人可能却是面部表情较少,情绪波动不大,那么在剧中反而要适当地丰富自己的表情,调动面部的肌肉,以展现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