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 作品

第513章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第2页)

现在季宇宁也可以算是功成名就,名扬四海了。

学生回来回馈母校,对于这些老师们来讲,心中的感觉是最幸福的。

“嗯,张校长,现在肯定花不了这么多,您看西单的那个正在建的京城音乐厅,好像投资还不到1,000万呢,他们中央乐团启动资金好像才100万。

所以我估计这个大讲堂根本花不了这么多,那咱们盖一个最好的,2,000万应该可以了。甚至1,500万可能都够了。”

季宇宁心目中的这个百年讲堂跟前世他的印象中是一样的,他希望有一个容纳2100人的观众厅,有多功能厅,有展览大厅,有展廊,有会议室,有四季庭院,等等。

“另外剩下的3000多万,甚至将近4,000万,我还想再盖两个教学楼,咱们学校还是缺教学楼。

教学楼一个是用作计算机系的机房,计算机系好像连房子都没有。

咱们也缺少计算机电脑,到时候我再捐一批。

另一个,想给西语系用作教学楼。俄文楼虽好,但是有点儿旧了,也有点儿小了。

估计两个教学楼几百万都花不了,咱们学校校内也盖不了什么高层的建筑。

剩下的,我想着在东门咱们盖一个体育馆。

一体和二体两个体育馆面积还是不够大。

如果全校的师生有什么活动,现在也没什么地方。

这个体育馆正好在东门的入口处,我想建成一个标准的可以举办国际赛事的体育馆。

未来京城如果办亚运会或者奥运会,这个体育馆也可以作为赛事的场馆。”

季宇宁说的体育馆,就是前世2005年动工的东门的以那位邱先生命名的体育馆,可以容纳8000人,那时的总投资是一个多亿人民币。

这个体育馆后来在2008年的奥运会是用作乒乓球馆。

所以在80年初,有3,000万足矣了。

80年代初的物价很低,人工费用也非常低,所以这5,600万盖4栋建筑,两大两小,足够了,甚至季宇宁觉得是绰绰有余。

如果到了80年代末,物价上涨以后,可能这5,600万就不够了。

不过没关系,如果不够,他再投入就是了。

他现在就是想提前在他们学校多建几个有他的标签的建筑,这就是先行占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