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年的春晚

报到结束以后,左右无事,季宇宁和文联的这些老熟人聊起这一年来国内文坛的故事。

闲聊中,他也得知了这次茅盾文学奖获奖的六部作品产生的过程。

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活动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

1981年10月15日评选办公室向作协全国各地分会、各大型文学期刊、各有关出版社93个单位发函,请推荐优秀长篇小说作品。

本届评奖范围定为1977年至1981年间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多卷集作品,在此期间内发表或出版而又能独立成篇的部分也可参评。

将篇幅达10万字以上的小说,界定为长篇小说。

之后一共收到58个单位推荐的143部作品。

1982年3月至4月,预选小组在京城香山举办了读书会,邀请19位评论工作者、编辑,对这些作品进行阅读、讨论、筛选。初步选出18部作品。

5月至6月,预选小组举行读书会,由张光年同志主持,全体预选小组成员参加,对初选的18部作品进行进一步阅读、筛选。

1982年9月,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召开会议,增补预选小组成员为茅盾文学奖评委。

全部评委名单为:主任委员巴金,委员有丁玲、韦君宜、孔罗荪、冯至、冯牧、艾青、刘白羽、张光年、陈企霞、陈荒煤、欧阳山、贺敬之、铁依甫江、谢永旺。

预选小组向评委会提出8部备选作品。

同年11月,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举行会议。主任委员巴金委托孔罗荪转述了茅盾文学奖宜“少而精”和“宁缺毋滥”的意见,并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6部作品。

季宇宁知道茅盾文学奖规定,一般一位作者一生只能获一次奖,前世只有一位作者是获得过两次这个奖。

他估计他也就获得这一次茅盾文学奖了。

12月13日,周一。

上午季宇宁回到母校。

他并没有参加文联组织的茅盾文学奖作者的研讨会之类的,他事情比较多。

年初,他向母校捐资1,000万美元,要盖两大两小四栋建筑。

目前百年讲堂和体育馆两个大型建筑正在规划设计中,而两小,就是两栋教学楼,已经准备要施工了。

除此之外,因为他要把京城大学原来的大饭厅拆了,所以这次捐款中还拿出一部分,在图书馆附近再盖一个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