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麒麟院线
在邵氏电影对外宣布正式停业的同时,季宇宁也和邵氏公司签署了相关协议。
他以年租金3500万港币,以及维修费100万港币的价格,租赁了邵氏院线的多所龙头戏院。再加上他在尖沙嘴自建的一家现代化多厅影院,即将落成的新界沙田麒麟新城市广场的目前香江最大规模的多厅影院,以及租赁海港城设立的三处影厅,连同原邵氏院线租赁的一些影院,组成了麒麟院线。
对于目前以院线为基础构成电影产销秩序的香江电影来说,这意味着香江电影的格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香江电影从60年代中期以后邵氏一家独大,到70年代,嘉禾开始与之争锋。
再到80年代初,金公主院线以及新艺城的成立,隐隐变成了三强相争。
等到季宇宁的香江麒麟电影公司加入,就变成了四强了,虽然他没有院线。
这次麒麟院线的成立,实际上代表着香江电影新老大的诞生。
同时,也是邵氏电影,这个旧老大的没落。
辉煌时期,邵氏电影在清水湾打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制片厂,拥有完善的摄影棚、宿舍、技术团队,每年产出数十部电影,成为亚洲电影工业化的标杆。同时开创“片厂制”模式,从剧本、拍摄到发行全流程把控,形成高效的电影生产链。
那时候的香江号称“东方的好莱坞”,邵氏电影可谓功莫大焉。
邵氏电影培养出了很多香江早期的影坛巨星,如王羽、姜大卫、狄龙、郑佩佩、惠英红、尔冬升等等,这些名字每一个都可以在香江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更不用说,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楚原这些香江电影史上声名显赫的大导演的高光时刻,都和邵氏电影息息相关。
邵氏电影宣布停业以后,随即开始大规模裁员,香江的员工由鼎盛时的一千七百人骤减到三百人。
树倒猢狲散,众人各奔前程。
灯光、剪辑、武师等喽啰们不愁下家,影视圈内有着大把机会。
头疼的是一班原来邵氏的巨星大导们,这些人顾及此前的江湖地位,不上不下的,处境尴尬,难寻出路。
不过,这倒是给了季宇宁很大的机会。
10月31日,周一。
香江,九龙,广播道。
香江麒麟电影公司。
“阿森,阿龙,阿荣,发仔。”
在季宇宁的办公室中,在他面前的,是吴宇森,狄龙,张国荣和周润发4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