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麒麟视窗上市(第2页)
前世这篇小说是刊登在1995年的《收获》第6期上,他是提前10年拿出了这部作品。
这个时候,写这种内容的小说更有意义,因为去年内地开始大力倡导无偿献血,并对各地的输血管理开始进行规范。
已经很久没有在国内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季宇宁,这次一下子发表了一篇将近18万字的长篇小说。
因此一经发行,就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的极大关注。
7月26日,周五。
上午,《人民文学》主编王老哥特地跑到了北影厂《红楼梦》剧组找季宇宁,身边还带着杂志社北组的负责人。
“小季,我昨天看了你那部《许三观卖血记》,长篇的结构,就像音乐的交响乐乐章一样,回旋反复。文字看着很质朴,但很有回味,有一种古典的韵味,而且充满了音乐的节奏感。
读起来让人非常舒服。
这篇小说无论是结构,还是文字,都让人耳目一新,堪称是这些年少有的好作品。
你这家伙不仅是北方的方言写小说写的好,像你的那篇小说《棋王》,这次这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使用江浙一带的方言也能写出花来。”
“王老哥,你看这篇小说有没有一种听越剧听锡剧的感觉?这就叫说的不如唱的好。”
“哎,还真是的啊。我说怎么有唱戏的感觉呢。
哈哈。”
“对了,你那篇中篇小说《高粱红了》,下月初,我们8月份的这一期,也会在头条刊登出来。
我们是特地放在8月号上,因为8月15日还是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
这篇小说就是前世1986年第3期登载的那篇着名中篇小说,就是那位管先生的成名之作。
小说的名字,季宇宁给改了,把那三个字的名字改成了4个字,因为小说里面,不止一次提到:高粱红了,鬼子来了。
原本小说中的文字,还是有一点儿那位管先生与生俱来的那种脏乱差,他也稍稍调整了一下。
“这篇小说拿到我们编辑部的时候,所有人都拍手叫好。
你这篇小说结构也好,结构不仅巧妙,而且大气,行文是汪洋恣肆,更加不拘一格了。
这篇小说,你是在写感觉了。
你是把意识流融进了现实主义写作的风格,而且非常的巧妙。
真是不得不佩服啊。”
看着王老哥那激动的样子,季宇宁知道85年这时候,全国的文学刊物已经开始流行抢稿。编辑为了抢稿,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