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毫不手软(第2页)
一旦对手提出收购,这对于怡和的反收购非常不利,
包伟士登场后,设计了怡置脱钩的计划。
这个重组计划已经出台。
置地将把全资附属子公司牛奶国际分拆上市,尔后将另一间全资附属子公司文华东方分拆上市。
到明年的年初,怡和控股将成立怡和策略。怡和策略也将在海外避税地注册。
改组后的怡和系控股结构为:怡和控股与怡和策略互控,怡和控股占有怡和策略19%股权,怡和策略持有26%怡和控股的股份。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分别控置地集团11%和15%股权;分别控牛奶国际9%和27%股权。怡和策略持有35%文华东方股份。
凯瑟克家族持有怡和控股的股权,则在10%-15%之间。
如今这个重组计划,就放在西门凯斯科的办公桌抽屉里,已经准备在10月下旬就开始执行这个计划了。
这个计划的先期执行,就是年底的时候置地将其持有的怡和控股的股份转给怡和证券,等到怡和策略成立后,再受让这部分股份。
没想到,所有的计划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对怡和的收购,就来得如此迅捷和猛烈,发起收购的对手,也是如此的强大和不可抵挡。
而且这位对手选择的时机,还是那样的恰到好处,就像两年前收购置地拥有的港灯的那次一样。
这个时候,因为上个月的广场协议,美元已经开始贬值,贬值的幅度已经达到了10%左右。
这样,执行以美元为“锚”的固定汇率制的港币,实际也贬值了10%左右。
而两年前,这位季状元收购他的港灯的时候,是在10月初港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1:9.6的时候,支付了3亿美元,相当于28.8亿港币。
而到了10月中旬以后,港币换“锚”,这个时候的港币兑美元的汇率也变成了1:7.8。
这让西门凯斯克到手才十几天的的3亿美元,也从将近29亿港币,变成了23.4亿港币。
当初1982年4月份,置地收购港灯时的价格是27亿5,800万港币。
这等于说仅仅过了一年半的时间,转手港灯,居然赔出去差不多4亿多港币。
前年西门收到3亿美元的时候,也仅仅高兴了十几天,然后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大傻子。
不过当西门听到对面的季首富报价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不仅是个大傻子,还是个大憋屈。
“西门,我的财务顾问告诉我,对于置地集团的报价,溢价20%是非常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