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最后的莫西干人(第3页)
传统舞蹈退场之后,数十名身着彩色长裙、头戴宽大草帽的墨西哥青年男女,在一群小提琴手的伴奏下走入球场,表演欢快的舞蹈。
在节目换场期间,看台上的观众打起了人浪,这就是着名的墨西哥人浪。
还有近百位身着墨西哥民族服饰的演员们在场内盛装游行,而场边球迷们的衣着也兼具民族风和时尚范儿,他们有的头戴墨西哥传统尖顶大草帽,有的则在脸上涂满了墨西哥国旗颜色的彩绘。
就在场内的气氛达到最高潮的时候,季宇宁同志登场了。
他将要表演的,是本次开幕式的主题曲,或者说是主题歌也行,因为那是一首无字的歌。
这是他应国际足联和墨西哥世界杯组委会的邀请,而为此次世界杯专门创作的《最后的莫西干人》。
这首雄浑悲壮,凄美苍凉,穿透心灵,洗涤灵魂的乐曲,《最后的莫西干人》,他使用马林巴木琴,木鼓等打击乐伴奏,还亲自演奏了南美传统乐器盖纳笛,安塔拉排箫,还有自己的吟唱音以及当地演员的和声。
这是后世这首乐曲的加长版,包含了盖纳笛版和排箫版。
这首创作于1992年,作为同名电影的配乐的乐曲,有不少版本。季宇宁采用了最长的那个版本。
这首浸润了南美古老文化的乐曲,使得全场逾10万观众如痴如醉。从乐曲中,人们仿佛触动到一个民族的灵魂,听到了一个民族无奈的呐喊。
演奏到最后时,乐曲的和声变成了满场观众的声音。声势十分浩大,场面极为壮观和感人。
这是季宇宁第2次为世界性的大型运动会创作主题歌和主题曲,当天,他的这一曲,使整个开幕式的气氛达到了一个顶点。而他的形象,也通过世界杯的电视转播,再次传遍了整个世界。
这是世界杯电视转播历史上,收看现场直播的观众最多的一次,其中就包括所有国内的观众。
1986年的世界杯,国内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直播世界杯。派出了转播小组到墨西哥,转播了全部52场比赛。
因为,这一年,国内生产出了1447万台电视机,其中有414万台彩电,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电视生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