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通过半年运作,我的大本营基本上迁到了江左(第2页)
最后,我姐夫看中了离旭哥足浴店不远的一个门面。
下午,就与租主签了合同。
五一节,总算完成了这么一件事。
六月初,我姐夫一家就搬到江左来做生意。至于他在四水那个商店的文具,我打了电话给黎永志、孙小波、马连成、高小亮等人,基本上由这几家单位分摊了。
而旭哥呢,也是战略大转移。
他原来的饭店,洗足楼全部打包卖给他叔叔了。那个银色沙滩呢,当时就是与村上的支书合伙,他把本金抽了回来,让支书一个人去经营。
还有一个歌厅,也与原来的合伙人算清了账,交合伙人一个去经营。
也就是说,旭哥的资产也完全从四水剥离出来。他也是一心一意要在江左发展。
而佩青的手法医馆呢,我帮他运作,也挂上了省科技厅“扶持传统医学定点单位”的匾牌。
还有熊十辨,不用我操心,刘校长正在为他联系省中医学院
到了七月初,熊十辨和刘梅都调进了“杏林中医院”。
朱加华的老婆也不用我操心,也是刘校长帮着调动的,调进了市第五人民医院。
只有舒展还留在开发区。司机这份工作,不好轻易调动。
多个医生少个医生没关系,但多了司机,一般单位容纳不了。
所以,按四水人的说法,郝晓东去了省城,是带着亲戚朋友大迁移。
朋友们是这样转告我的,至于背后的说法,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四字成语了。
这一大群人来到了江左,旭哥家就成了我的聚会中心。
反正他二楼有个茶室,家里还有专门的厨师。吃完饭,还可以到他的“星月足浴”去洗洗脚。
我才知道,旭哥不办饭店,而是办个足浴店的原因了。
饭店要求口味第一,但足浴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姑娘们会调顾客的口味就行了。
而且他的足浴室旁边,还配套了一个茶楼。
现在是喝茶足浴一条龙。
至于我本人的工作呢,也要说一说。
来省委机关半年多了,我的工作已步入了正轨。
接个电话提个包,我参加工作就干这种事,轻车熟路,不会出任何差错。
渐渐,我有两桩功夫,让颜书记对我刮目相看。
一是他要我找个什么文件,我到外面档案柜一提,直接翻到那个文件送过去。这不算功夫,关键的是,他不记得是哪个文件上有一句话,一段话,需要我找到有关方面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