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王熙凤独宠林黛玉(第2页)
凤姐自己大字不识几个,泼天胆魄,敢在男人的世道里杀伐决断;黛玉诗书满腹,却偏生一副伶俐口齿,语不饶人。府中上下,多被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的端庄雍容所倾倒,凤姐却独独欣赏黛玉那“孤标傲世偕谁隐”的孤高棱角。一个是执掌中馈,在算盘珠子与银钱账册堆里披荆斩棘;一个是寄身诗稿,在笔墨泪痕间与命运无声抗争。看似云泥之别,内里却都困在同一个金玉为栏的牢笼之中,同是礼教罗网下不肯全然驯服的异数。
贾母心中还做着“两个玉儿”成婚的美梦时,凤姐却早已嗅到这煊赫门庭深处散逸出的朽烂气息。那年元宵节,众人制灯谜,一片欢声笑语里,独她敏锐地捕捉到元春、迎春谜底透出的那缕“悲戚之状”,心头如坠寒冰。到了第五十五回,她自己也撑不住了,对着平儿自剖心迹:“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如今再要俭省,人不说咱们没温情,且说咱们府里艰难了。”她苦笑一声,声音里浸透了疲惫,“骑上老虎了,下不来。” 这是末世当权者才能体味的清醒绝望。
在这座根基已朽、行将倾塌的大厦里,黛玉那“不祥”的孤女身世、那焚稿断痴情的决绝、那终日流淌的泪水,反而成了末世最真实的映照。当宝钗用冷香丸一丝不苟地规训着自己的情性,将自己嵌入完美贤淑的模子时,黛玉的每一滴泪,每一句诗,都在无声地戳破这虚假的太平,诉说着大厦将倾的真相。凤姐每一次对黛玉不动声色的回护,何尝不是在庇护那个同样看得分明,却只能在泥潭中勉力挣扎的自己?
那一日,潇湘馆焚诗稿的烟尘尚未散尽,消息传到凤姐病榻前。她已病得脱了形,躺在厚重的锦被里,气息奄奄。外面隐约传来丝竹喧闹,大约是宝玉宝钗大礼的喜乐。那乐音钻进耳朵,却变成催命的符咒。她忽然剧烈地呛咳起来,恍惚间,仿佛看见一纸焦黑的残片打着旋儿,从虚空飘落,带着未散尽的墨香与灰烬的气息,轻轻覆在她枯槁的手背上。
眼前骤然迷蒙,烟霭深处,一个伶仃的影子浮现出来,弱不胜衣,眉尖若蹙,正是黛玉。隔着生死,两人目光相遇,再无言语。凤姐想伸手去够,指尖却只触到一片空茫的冰凉。烟影散去,唯余帐顶繁复的刺绣在昏暗中狰狞。她攥紧手,指甲深深陷进掌心,想抓住点什么,徒然抓了一把虚空。眼角最后一点湿意也干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