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标傲世 作品

第231章 恩典(第2页)

宝玉被打得皮开肉绽,趴在床上动弹不得。王夫人看着心肝宝贝的惨状,心疼之余,更添了一层深重的忧虑。环儿那孽障告的刁状——“逼淫母婢”,这顶污秽的帽子若是扣实在宝玉头上,不仅毁了儿子的名声,更是她这做母亲管教无方的铁证!贾政那日的雷霆之怒犹在眼前,若不能彻底洗刷这污名,后患无穷。

机会很快来了。宝玉想吃小荷叶莲蓬汤。王夫人吩咐厨房做了,目光在屋里伺候的丫头们身上逡巡一圈,最后定在垂首侍立的玉钏儿身上。

“玉钏儿,”王夫人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和,“你去,把这汤给宝玉送去。”

屋里瞬间静了一下。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袭人、麝月等人都下意识地看向玉钏儿。让她去?给害死她姐姐的“祸首”送汤?太太……这是唱的哪一出?

玉钏儿身体明显僵住了。她抬起头,看向王夫人。王夫人的眼神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上位者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威压。那眼神仿佛在说:给你双份月例,养着你,用着你,现在,该你“报恩”了。

玉钏儿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她想起母亲白老媳妇接过那五十两银子和旧衣裳时,那混合着悲痛、惶恐、最终化为认命的神情;想起聋婆婆那句“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的嗤笑;更想起自己一家老小,世代为奴,生死荣辱皆系于主子一念之间……她还能怎样?

她默默地走过去,从婆子手里接过那碗热气腾腾、荷叶清香的汤,低低应了声:“是。”那声音干涩得不像她自己的。

看着玉钏儿端着汤盅,一步步走出房门,背影单薄而顺从,王夫人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让金钏的亲妹妹,亲自去服侍宝玉,并且要让人看到她的“顺从”甚至“情愿”!这比任何辩解都更有力。只要玉钏儿去了,只要她没在宝玉汤里下耗子药(王夫人笃定她不敢也不能),只要她出现在宝玉房里,那么,“逼淫母婢”的流言就不攻自破——哪有受害者亲妹妹还去伺候“仇人”的道理?旁人只会想:连亲妹妹都放下了,可见金钏儿之死,要么是她自己轻浮该死,要么是宝玉无辜被牵连。宝玉的名声,她这当娘的管家之责,都能就此遮掩过去。

至于那二两银子的月例?王夫人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赵姨娘、周姨娘,不也是二两?她前脚刚敲定了袭人“准姨娘”的待遇,后脚就给玉钏儿也抬到这个份例,这暗示还不够明显吗?府里上下都是人精,谁会看不懂太太这是在给宝玉“预备”房里人?用一个玉钏儿,既堵了眼前的窟窿,又为儿子将来的“通房”人选埋下伏笔,还显得她这主母不忘旧情、宽厚待下。一举三得!这笔钱,横竖是官中开销,她王夫人只需动动嘴皮子,就能收获如此多的“效益”,这简直是她掌家以来,做得最“漂亮”的一笔买卖。

果然,不久后,关于“玉钏儿将来要给宝二爷做姨娘”的风声,便在府里悄然传开。彩霞、彩云这两个原本在王夫人跟前还有些体面的大丫头,眼见这“姨娘”之位似乎被玉钏儿这“苦主”占了先机,心也凉了半截,各自寻别的出路去了。王夫人要的就是这效果——用一个玉钏儿,无形中替宝玉挡了多少“桃花”,省了多少麻烦!

当玉钏儿端着那碗莲叶羹走进怡红院,当她面对宝玉那刻意讨好、低声下气的道歉,当她被宝玉哄着尝了一口羹汤,当她最终被宝玉的“温柔”逗出一丝强颜欢笑……王夫人在荣禧堂收到消息,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是彻底落了地。

成了!玉钏儿的“笑”,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丫鬟,一个家生子,一个亲姐姐刚因“勾引”主子而死的女孩,竟然能和“罪魁祸首”的宝二爷有说有笑,共用一勺!这画面传出去,谁还会相信那些“逼奸”的鬼话?只会觉得金钏儿确实轻浮该死,而王夫人处置得当,对玉钏儿更是恩重如山。时间久了,连玉钏儿自己,连同她的父母,或许都会慢慢被这“恩典”腐蚀,将丧女之痛转化为对“前程”的期待,将血泪深埋,只记得太太的“好”,只想着玉钏儿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