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2章 设内阁微臣预机务 开科举星宿聚翰林(2)(第2页)

永乐本是一句玩笑的话,想试一试这数千人中拔出的第一人的机敏和才气,也是为了 缓解气氛,便于下面的问答。

“好了,朕没有怪你的意思,名字不必改,你的文章也不错,考了几次了?”

“学生五六岁时突然就说了话,随父学习儒家经典,十六岁时是县试第一名秀才, 二十九岁是乡试第一名举人,前日会试又是第一名进士,今日得沐天恩,金殿对策,也算 是少年得志,愿为天子门生。”

层层第一,又第一个进殿测试,很有可能就是日后的状元,杨相底气十足,努力睁大 了他的一双小眼睛,给人以学富五车的精神饱满之感。

“学问贵切实用。宋初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给朕说说,孔夫子 之《论语》和朕的天下到底是什么关系?”

杨相跪在地上,心思飞快地转着,皇上所问不正是自己所长吗!三十年的寒窗苦读终 于有机会在天子面前一展身手了,他微微抬起头,朗声道:“这《论语》,未读时是此等 人,读了后还是此等人,就是没读。故臣以为,《论语》有五讲: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正心’之要义在于笃信好学,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 身’之要义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齐家’之要义是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 其身,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我皇上正是一个使民以时、视其所以、察其所安、为政 以德的明君,所以才如北辰一样,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官话套话的虚摆浮漂着,永乐想起他的文章,也无非如此,嘴角微翘,露出一丝不易 察觉的笑,解缙看在眼里,他断定,杨相的进士第一没用了,能进前三甲就是皇上的很大 恩赐了。

永乐评价:“也算是对‘四书’、‘五经’的融会贯通之论,下去吧,宣曾棨上殿。” 不一会儿,一个二十多岁的白衣秀士跪在永乐面前,有如行云流水般潇洒飘逸,叩头毕等 待皇上问话。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永乐又一次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只是不露声色,直入 主题:“孔夫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给朕说说,怎样才能明王道、赞化育?”

“学生以为,”曾棨微微抬头,挺直身子,“自汉武纳儒士董仲舒之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明王道之始,隋唐宋元以继,尤其宋代理学大师朱晦庵,宏论勃发,集千古 儒学之大成,才有我今日乡、会试举子们之引经据典,开宗明义。我朝以来,太祖宏谟远 烈,立一代规模之制,钦定科举考试,光大儒学,使君臣父子夫妇各尽其分。陛下即位以来,延揽文学才俊之士,既重考课,又重荐举,使山野怀才抱德之人得展其才;释典先师,大兴文治,修葺地方庠学,充实教谕,重修《太祖实录》,修订各类书籍,又大修类书, 万民景仰,天下归心。此正是陛下明王道、赞化育之盛举。”

曾棨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不仅引说经典,且和当朝之实务结合,加之务实而质朴的 话语,不仅打动了皇帝,也打动了皇帝身边的几个臣子,只有李至刚心神不宁,很有些不 自在。永乐没太在意,顺着自己的思路,畅言道:“朕对儒学之渊源流派也略知一些,为 正本清源,以正后世子孙视听,朕还要仰仗天下文士在儒学归宗上编辑一些书籍,学学大 师朱熹,做一个儒学皇帝。好的,可着曾棨下去了。”

永乐稍事休息,又陆续测试了周述、周孟简、周枕等十数人,午后又测试了李时勉等 数十人,问话也越来越简单,到后来,有的只是到殿里叩见一下,有的是几个人一起进殿。 大致用了四天多的时间,共计四百七十二名进士通过了在奉天殿由皇上主考的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