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话龙兴燕邸建首善 立东宫文武生龃龉(5)(第2页)
金忠一番话,剖白明晰,终于使燕王下定了起兵靖难的决心,此后,金忠为王府纪善, 参与谋划方略,成为燕王身边不可或缺的谋士。早在燕王称帝之时,金忠就悄悄为高炽、 瞻基父子相过,和他想象中的结果一样,都是未来的天子之相。他把卦象也委婉地说与了 皇上,以坚定皇上立长的信心。
永乐早看出了金忠的心思,不以为然。为大明社稷着想,无论如何,金忠也不看好张 牙舞爪的高煦,高煦的命里也没有称帝的征象,金忠孤注一掷也要拉回皇上的念头,遂把 想法和蹇义、解缙、黄淮等多人讲了,形成了一帮支持高炽的文人。
黄淮料事也很有主见和独到之处,接了金忠的话,他本想说上几句,实在觉着解缙话 锋太强,已刺着了皇上,金忠又引经据典,步步为营,此时若再说,无疑火上浇油,况又 人微言轻,遂把目光投向了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
蹇义会意,心虽在高炽一边,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光照林间的和风话:“听得几位坦 诚,两位皇子于文韬武略上各有千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淇国公和解学士、金尚书之 言皆在情理之中。天下神器至重,非反复议论深思熟虑,不足以举推。从长计议,陛下以 为如何?”
永乐的眼前又一次呈现了比肩而立的两个儿子,又一次把两个儿子的功劳比较一番。 合法的继承人朱高炽,虽不长于跃马扬刀,却也曾以箭无虚发的弓矢见长,靖难三年的光 阴里,二十左右岁的他在道衍、顾成、金忠等人辅佐下,在母妃徐氏的支持下,守卫北平, 机智果敢,屡挫来犯的敌军,确保了北平安全,确保了燕军后方的稳定。二子朱高煦驰骋 疆场、多次救驾,这样就能治理国家吗?
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文武大臣无所顾忌地袒露心声,已达到了议论的目的,永 乐心中的秤砣虽已渐渐向世子高炽倾斜,但心里的那个弯一时还扭不过来,蹇义的话正是 时候。
“你们先下去,容朕再仔细思虑,也再听听各方的意见。” 此事一搁,又是一个多月,外间的风言风语更盛,永乐却兀自忙活着。他找来道衍,征询老和尚的意见,道衍笑而不答,只说天下之大礼皇上懂的。永乐又把大相师袁珙、袁忠彻父子找来,秘密给高炽和瞻基相验。且不说袁珙、袁忠彻和金忠的心思早搭在了一起,单说相术,二袁也是个洞见万里的人,自然相出了那父子二人来日的天子之气。 有一天,永乐专意留在了皇后徐仪华的坤宁宫里。皇后何等精明之人,早猜出了皇上的用意,夫妻闲聊间扯出高炽兄弟三人,虽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仪华毫不掩饰地对老二、 老三无一点好感,很夸了老大为人处世的善良和临阵不乱、指挥有方的大将风度。至于料 理北平留守诸事和输运粮饷,那是皇上知道的,无须多说。其间,又说到了高炽的妻子张 晋眉,也就是朱瞻基的母亲,连永乐都不得不承认,这门媳妇是万里挑一,温良恭俭,德 淑贤秀,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何况,她的儿子朱瞻基早在出生之日就被当时的燕王 视为吉祥呢!这事不能再拖了。不过,还要议一次,再听听,再看看,同时也是给高煦更 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