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1)(第2页)
永乐声音低下来,像是愧疚,又像是无奈,“然苏、松等府比年水旱相继,民罹饥寒, 朕深忧之。虽朝廷赈济及时,然蠲免税粮动辄数百万石,只出不入,已严重影响国库收入。”
“臣对近年苏、松等府罹灾状况了解一些。”户部尚书郁新说,“去载以来,浙西诸 府淫雨至十日不休,低田尽没于水,高处水亦数尺,农人无奈,祈天不应,一桶桶、一瓢 瓢舀水救田,岂补于事?无衣无食,腹饥力竭。小儿呼父母,老弱觅壮儿,饥行于道,至有投于河者。待有司禀于朝堂,陛下发粟赈济时,不知已死了多少百姓。”
永乐皱着眉,灾后惨状他可以想象。但赈济只属于事后补救,于水灾无补,关键是要解决泄水问题。
夏原吉道:“ 臣早年奉命到南方巡察,对苏、松诸府地势稍有了解。太湖如一盆之底, 地势最为低洼,苏、松数府位于太湖之滨,每年夏季暴雨时,太湖接纳了附近杭、湖、宣、 歙等数府的洪水,开始暴涨,而倒水入海之吴淞江年久失修,淤积过重,致湖水下泄不畅 淹没良田。为今之计,疏浚泄水才是根本。但以区区苏或松一府之力怕是难以解决。”
原吉的话说到根本,永乐点了点头,他对自己力排众议擢拔的这位尚书十分满意,早 晚有一天,夏原吉会全面接替郁新,成为大明度支钱粮的第一能臣。
洪武年间,永乐对夏原吉的为人处世只是有所耳闻,所以,他更相信自己的眼力,建 文四年七月,户部侍郎夏原吉和吏部侍郎蹇义一起成为永乐任命的第一批尚书。上任伊 始,原吉佐理郁新,不便插手部务,便受命对洪武以来的赋役诸制一一做了审定,建白陈 策三十余条,繁文缛节于行不便的一概简化,做了一件上得帝心、下得民心的大好事。永 乐高兴地说:“祖宗之大经大法万世万代不可更改,其他诸制诸条就当因时因地损益,以 便下民,岂有恒久不变之道?官民上下既以为便,全面推行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