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12章 解学士大内议群臣 姚少师浙西遭冷眼(7)(第2页)

古稀之年的道衍依然是年轻时雷厉风行的性格,不几日便到苏州,见到知府虞谦传达 了皇上旨意,析出了长洲、吴江、昆山三县旱灾最重,夏粮歉收,代表朝廷当日开赈,由 府县官员具体落实。道衍谢绝了虞谦的挽留和陪同,带着在府里当差的远房亲戚姚继等十 人乔装出吴县,奔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华亭、上海、武进、宜兴、江阴,转了一大圈。 局地乘马,大多行船,走过横塘纵浦、阡陌堤连的鱼米之乡,所闻所见莫不感怀,深深为 夏原吉的作为折服了。尤其在昆山,到处都流传着夏原吉和袁复二人身体力行、与民工同 甘苦的许许多多趣事,秦汉以来以迄宋元,旌表之循吏贤卿也不过如此,“古之遗爱!”、 “古之遗爱也!”道衍一遍遍地默念着这几个字。看来,朝廷选对、用对一个人,不惟是 百姓之福,也是朝廷之福、天下之福啊!皇上大可放心了。那一晚他住在延福禅寺,与小 师弟道行的一番长谈更是把夏原吉的为人处世颂到顶峰。

道衍的终点就是他的家乡苏州府的长洲县了,当小船驶进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港湾, 驶进他几十年来昼思夜想的家乡时,道衍又一次感慨万端,叨念着家乡的亲人和故友。

元末,天下大乱,身为游僧的他无以为寄,遂和几个着名的文士宋濂、王宾及“北郭 十友”高启、倪瓒等游诗唱和,逍遥情致,写下了“巷僻无车马,闲扉掩薜萝。笼驯传信鹤, 池蓄换书鹅”的文士避世时的幽静、空寂的无奈。六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宋濂、高启、 倪瓒等于明初入仕,文人的桀骜又岂是太祖所容?或被杀或已老死荒丘,竟不知何人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