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分兵三路鞑靼诱敌 御驾大漠永乐抒怀(1)(第3页)
阿鲁台稍微顿了顿,稳了稳情绪,示意大家坐下,继续道,“正如丞相所言,不要一见猎物就开始放箭,要收缩包围圈,等待一箭毙命之机。我意兵分三路,第一路是可汗。 他的目标大,最易吸引明军,把所有的仪仗都摆出来,丞相率部众相随,虚张声势,似乎整个鞑靼部都随着可汗呢!拖着大明几十万人在大漠里狠转他一、两个月,相机而止,听我号令反击。我率本部作第二路,人马东去;也先土干率本部人马西去,作第三路;待明军被可汗拖到大漠里,我们两路则从东西尾随在他后面,待他疲惫不堪、人困马乏之时, 寻找有利地势,三路夹击,大明皇帝一定是有来无回了。”
众人齐声叫好。 计谋不错,实施中即使不出差错,也很难说再有去年那样的大捷了,阿鲁台虽把大家的情绪调动了,而他自己的心里却没有底,更不敢表现出来,遂进一步叮嘱道,“南朝几 十万人压过来,像急驰而过的黑云,更像瞬间砸向头顶的冰雹,只走上一遭,我们的帐篷 车马也得叫他们踏平了。不使敌疲惫至极,一战而胜就难了,大汗一路的担子很重。虽有 胜算的把握,却无胜算的必然,列位万不可掉以轻心。回去后,按方才确定的方向,安排 老幼、女人先走,精壮分成几个梯队撤走,千万注意,一定给敌兵造成一个仓促分裂、各 自逃命的错觉,造的越像,就越易胜利。”
“报可汗和列位大人,大营西三十里发现小股瓦剌骑兵!”事情紧急,一个侍卫不得不闯进大帐禀报,众人的神经立时紧绷起来。
阿鲁台似乎早已料到:“趁火打劫的来了,也先土干保护好可汗,丞相守住大营,失捏干,带卫队亲兵跟我走。”说罢,给可汗施了一礼转身走了。
塞北二月,寒风凛冽,干冷刺骨。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清晨时才渐下渐止,零零落落的村庄、高高低低的山岗、树丛都显得朦朦胧胧、绰绰约约,漫无际涯的旷野高原在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中随山势的起伏欢腾涌动,西北风摧打着雪旋从山头掠向山谷,为这山舞的涌动推波助澜。
“冬景肃杀,玉宇琼楼,银装素裹,别是一番风姿啊!”永乐纵马挥鞭,抬眼远眺, 迎着雪原上扫来的寒风,惬意地说道。
“皇上的身后是几十万大军,戎马倥偬,雪域美景也令陛下这等感慨,倒像是李太白一样的诗人了。”翰林学士胡广赞道。
永乐一笑:“朕何曾没想过做个诗人逍遥自在?但朕的志向不在那儿。做燕王的时候, 每日只想着遵从父皇的教诲,卫国巡边,保一方百姓平安。做了皇帝就更逍遥不成了,南有交趾扰攘,东有倭寇犯边,西北有残元虎视眈眈;再加上各地水灾旱灾,百姓饥馑,官员贪渎,百事千事萦绕心头,有时竟至彻夜不眠。到了塞外,融入这风雪中,才有了几许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