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42章 英国公振旅扫交趾 陈越皇哀兵走老涡(2)(第2页)

众人一看,又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黎利,回头扫过了轻蔑的一眼。陈季扩也不大信任地轻轻摇头,但国难当头,有人敢站出来说话,难能可贵,哪有阻拦的道理?遂不屑地丢了一句“说吧。”

“皇上,我们面前的爱子江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啊,”黎利因激愤而声音略显沙哑,两条扫帚眉扭结成了一条曲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大张着口,似是有无数的话要说。他既欣赏老臣们与大明对抗到底的英雄气概;又遗憾文武群臣面对强敌苦无良谋的束手无策。 自己人微言轻,总抢着说话也不妥。实在看不过了,才仗着胆站出来。

“皇上,众位老帅,”他转圈拱着手,以示对大家的尊重,“爱子江面虽不宽,但水流湍急,臣的意思,既不在江中设木桩,也不在岸边建栅栏,敞开了让敌军来渡……”

“你还嫌张辅追得不快?”不等黎利说完,一个老将甩了他一句。 黎利只当没听见,继续道,“皇上命人在江南岸设下伏兵,备足强弓硬弩;我带人在上游拦截江水,待敌军半渡时突然放水,敌兵受淹大乱之际,万箭齐发,张辅不死,其部死伤也会过半。这是第一道防线。假如敌军过河了,前面二十里就是昆传山,皇上派人在山下设伏,待疲敝的敌兵追来时,让他们再尝尝咱的弓弩,继之以象阵蹂躏,再继之骑兵。 有了这两道防线,臣估计明军就所剩无几了。倘若敌兵还在顽抗,也是强弩之末了,四十里外就是险峻的关诸山,两山夹一川,只用滚木礌石就会解决明军的残余了。”

黎利说完,回到站位,低头不看众人惊疑的眼神,也不管它是嫉妒还是钦佩。 这个黎利,就是当年出逃的、黎季犁的庶出儿子、黎苍的幼弟,几年过去,近二十岁的他已成了陈季扩军中一员小有名气的敢拼敢杀的小将,但他还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黎利三步走的方略,让陈季扩读出了大越灿烂的前程,他虽没有读过一天兵书,但几年的征战下来,已略懂了打仗的技法,如此连环的策略,是以前所没有的,尤其是水淹的 战法还真是头一回听到,怎么其他人就没想到呢!想着此前议事时诸将对黎利的斥责,不容他说话的场面,陈季扩真有些后悔,若是早用黎利,说不定张辅早就完了呢!他高兴地一拍桌子,大声道:“好,水淹敌军加三次伏击,战法甚妙。各位,还有什么高见?” 尔后,众人显见兴奋起来,虽不免有些醋意,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顺着黎利的思路,又将何处拦江、何处设伏等细节完善一番,高兴地散了,各去部署。 得到了敌兵不再设障的消息,打到江边的张辅立即就判断出了陈季扩一定在耍什么花招,面对着一跃而过的爱子江,他久久地在帐内徘徊,忽的记起了建文四年燕军南下时在淮河遭遇盛庸大军阻截、巧渡的情景,莫不是要在水上打什么主意?若学当年直奔上游、 来个“淮河再现”呢?即使敌兵想在水上做手脚,也能一并破解了。遂命陈旭、蔡福做出 了大张旗鼓的强渡态势;命方政、花英率一支两千人的劲旅悄悄向上游进发,果不其然, 猝遇了正在阻江的敌兵,便以迅雷之势突然袭击,歼灭了敌军。

这支劲旅在上游渡江后从南岸东下,三声炮响,杀入尚未部署完的敌军大营,张辅也带陈旭、蔡福渡江冲杀过来,不到一个时辰,陈季扩还未成形的第一道防线就被碾碎了。 明军挥师南下,雷霆万钧,杀到昆传山,来不及部署的敌军匆忙间挥象阵来战。有了当年与象阵对垒的经验,张辅集中弓弩手,一箭射象奴,再以燃火之箭射象鼻,象群受伤大惊,自相践踏,陈季扩的第二道防线又破了。 明军追至关诸山,已是逃到这里的陈季扩哪里来得及布阵,连妻儿老小都被明军俘获,只身越过国境,逃往老涡深山中。 什么连环伏击,怎么没见水淹敌军,难道敌军是被大水冲到眼前的?该死的黎利跑到哪儿去了,你是想让本皇死了,你来取而代之?堂堂的越皇陈季扩栖身在一个破旧的山洞里,百转愁肠,千万思绪,此时若见了黎利,真恨不能一刀宰了他。再看身边,只剩下无 精打采的十几个卫兵,还大多挂了彩,东倒西歪。皇上没有了皇上的样儿,卫兵们也都不 像卫兵了,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的人因伤口化脓而泛出阵阵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