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53章 蜀秀才文功安天府 陈大帅沙门破倭兵(1)(第2页)

“请起来说话。”朱椿说着就要相搀,胡濙忙着站起来。 朱椿顿了一下,苦笑:“我也听到了外间的传言,说张道人游历蜀中时见了本王了。孤的确是见了几个道人,却不是张真人,真人乐善好施,惩恶扬善,孤王也真想见他呀, 只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胡掌科哪日寻到了,一定代孤王延请他到成都来。”

胡濙盘算着,倒也不打紧,自己要寻的建文帝、张三丰,总也寻不到,习惯了!寻不到的结果呢,于人于己未必就是坏事。

“川中很大,一圈走下来没个一年半载是不行的。”又听蜀王道,“本王以为,各府州县要走,山民聚集的招讨司、宣慰司、安抚司也要走。我是把官学开到那儿了,虽出不了个举人、进士的,但总是学习了一些东西,皇上的御书让他们知晓,向化之心才更明了。”

“多谢王爷指点,臣的路径就此定了。”

从蜀王府出来,胡濙感慨万端。太祖皇帝二十几个儿子封在全国各地做藩王,若都像蜀王一样,夫复何忧?今上能省多大的心啊!宁王的韬光养晦,谷王的不可一世,岷王的桀骜不驯,还有没见到的周、鲁、代等诸王,哪一个又是省油的灯?胡濙在心里感慨着, 也在猜测着,又把思路拉回这里。

眉清目秀的蜀王虽面上轻松,一颦一笑的儒雅中却透着浓重的老气,和装老的宁王大相径庭,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心里并不轻松。他和建文帝都曾亲近过方孝孺,而方在殿堂之上拒不草诏,咒骂今上,话赶话竟被灭了十族,连乡谊、学生也在所难免,转相攀染, 不知多少人死于非命。蜀王是个心重的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他心中的阴影,自己的到来还会给他增加重负吗?宁王也是个有心计的人,虽也做样子给他胡濙看,但那却是个拿得 起、放得下的人,才几年的工夫,领兵打仗和着书立说都一样运筹帷幄,运用自如了。可 蜀王这样下去,怕是真要折寿了。一想到这些,胡濙的心里就有了许多愧疚,仿佛自己逼着蜀王短命了一般。

尽管心中充斥着矛盾和莫名其妙的负罪感,皇上最瞩目的地方,也不能草草收场,他生生在四川转悠了半年多的光景。有一点很让他奇怪,在别的省份,常见宫里的太监寻什么土产,赶上中饱私囊、贪婪无度的,闹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而四川这方面却安静得 如同考场。一打听才知道,又是蜀王把这事揽下了,真是个恤民的好王爷。

蜀王曾专文上奏皇上,说锦香扇是四川最有名的特产,作为方物向朝廷供奉最为妥帖, 事就交给王府办,也是臣弟对皇上的忠心和敬心,别的,再需要什么,还由臣弟竭诚奉献。 永乐夸赞了一番,肯定了蜀王的做法,心中还暗怪其他藩王不大晓事呢。有了皇上的旨意, 宫里太监、奉差办事的,谁到四川也不敢放肆,拜见了蜀王,从王府取走锦香扇算了事。 即使看上了其他物品,也要客客气气和蜀王说,与别省那办差的趾高气扬、威福宣索的派头就有了天壤之别。百姓安定了,自然一心侍弄稼穑,川中的前景不可限量!

胡濙越走,从心底里也就越发佩服蜀王。为使蜀王宽心,每到一处,他就把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记下,再以书信的形式寄给蜀王,并告诉他已把四川的业绩上奏了皇上;蜀王回函会预先把信送到他要到的府衙,两人相交甚欢。胡濙就有了畅游四川的感觉,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虽然辛苦,却满心的愉悦。再往前,过了威茂就该是乌斯藏的地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