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57章 少女青涩情窦初开 传国玉玺权作诱饵(3)(第3页)

“皇上明鉴。”夏原吉说,“据传,秦始皇那方和氏璧的玉玺还是传至了唐末。流寇黄巢的大将朱温降唐又废唐而建立梁朝,五代开始。不久,梁又被后唐取代,传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竟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如皇上所言,元之玉玺还不知是哪方人士纂造的。”

“也不尽然。”永乐得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据朕所知,根本就没有和氏璧的传国玉玺。赵国败亡后和氏璧即杳无音信,你想,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的宝物,秦始皇能不知道?若真从赵王宫里得到了,那么好大喜功的人,他会不炫耀?而史书中只字未载已说明问题。据云,秦皇统一六国后,用陕西蓝田之玉雕琢了一方‘皇帝之玺’,后世误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和氏之璧,于是乎,千百年来,多少人为得此玉玺而大动干戈!今天, 一个小小的部族头领也拿了所谓的传国玉玺来要挟于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

“人言胸中万卷,笔头千字,我看皇上的胸中岂止万卷?河流山川随语所点,历代典故信手拈来,一部二万余卷的《永乐大典》倒不如皇上探囊取物的直抒胸臆啊!” 礼部尚书赵羾适时奉承,众人都笑了。

永乐摆摆手,示意大家回到正题,他说:“真真假假的传国玉玺,这一层对瓦剌先不要说破,马哈木若真把它当成一份稀世珍宝来敬献,朕若轻之或慢待了,岂不拂了他的美 意?只当它是真的。幼孜,草一封敕书,就说人君之治,上应天意下在德行,大明之兴又岂在一方玉玺?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必顺乎天意,玉玺虽重,却不能完全表达天意。 顺宁王既有玉玺,宜善自珍藏,他日或许有不期之用。”

到底谁的不期之用,没说,皇上要不要,也没说,至于派重兵迎取玉玺或剿灭阿鲁台, 更是只字不提,千里迢迢到了北京,得了这样一份回函,暖达湿不得要领,想着见了顺宁王还不知要受什么责罚呢。他悄悄地找到海童,要海公公再跟皇上说说,可这等重要的政事海童岂敢干预?那不是“干政”吗,皇上一怒就有可能把他杀了。暖达湿又去找黄俨, 黄俨更是滑得像泥鳅,私下里虽收了瓦剌不少好处,此时却避而不见,气的暖达湿恨不得 一刀将这个阉竖剁了。毫无办法,只好悻悻然离开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