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58章 山陵告竣皇上论功 东苑射柳太孙折桂(2)(第3页)

永乐的左右是几个侍臣、行在五府六部大臣、各国使臣,前后还有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等数百侍卫,侍卫之外是被荣幸邀请到的北京的耆老、军民,看上去人山人海,说明礼部和都督府已按他的旨意准了附近百姓来观看,这倒还让他满意。

场上的“射柳”又开始了。 不定期的射柳活动,是永乐检验和督促众将箭法的举措,甭说文官,光阴久了,不参

加战事的武将也会把弓马上的功夫荒废了。故他令在北京的亲王、公、侯、驸马、伯、都 督等高级军官悉数登场,不得缺漏。

当时的两个国公、英国公张辅、黔国公沐晟都在交趾前线,于是从广平侯袁容、富阳侯李让以下至都督,每人三箭。三十几员大将射了一圈,悬在柳枝上的六十个小葫芦还有 一半在初夏的微风中随风抖动,两个驸马各中了一只,只有临时来北京奏事的宁阳侯陈懋 和操练幼军的都督薛禄三发皆中,大多数人都射飞了。永乐心中不悦,这么大的场合又不便发作,沉着脸不言语。正没奈何时,皇太孙的出场让他眼前一亮。

太孙年纪尚幼,未及弱冠,本没有安排他射柳,见了众将不堪入目的成绩,他担心皇上震怒了,连百姓也受到惊吓,遂和黄俨说了一声,主动请缨加入了射柳行列。虽没有十足的把握,七成的胜算还是有的。

一匹高大的枣红马上一个英武的黄袍少年飞一样掠过广场,只见他弯弓搭箭,不待瞄准,瞬息之间,三箭皆发而三发三中,全场潮水爆发般欢声雷动。 枣红马嘶鸣着在场上转了一圈,奔到永乐座前几丈开外,朱瞻基一提缰绳,骏马前蹄腾起,又是一声震荡全场的“灰灰”的叫喊。平稳之时,朱瞻基轻松跳下马来,拱手道: “孙儿虽三发皆中,但最后一箭竟穿在葫芦上,可见劲力不足,还望皇爷爷指点。”

皇太孙的成功,一扫高级武将们方才失了风采的晦气,永乐喜上眉梢,想起古时年轻的汉武帝驰逐野兽、搏击熊豕的孔武有力,眼前的皇孙俨然已成了当年的武帝,忙不迭声道:“孙儿小小年纪,如此箭法,胜过众多武将,不日必有更大长进,赐名马火龙驹一匹; 陈懋、薛禄各赐御马一匹;三箭皆未中者,罚俸半月。”

大端午的,武将们这个晦气,连粽子都吃不香了。实在是技不如人,哪敢有半点分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