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曲径通幽管水续航 邪风冲殿文华为震(1)(第2页)
完全是胸有成竹、见过大世面的安排,精细到每个人的工程量,治河治到这个份上, 古往今来真不多见。
“早一日完工,淮安百姓就少一日人拉肩扛的负重啊!”叶宗行面色潮红,连声音都有些颤了,“人多了,需用就大,想不到的事也多,请大帅随时吩咐,淮安倾全力襄助。”
“叶大人和淮安百姓的心意我陈彦纯心领了。”陈瑄满满的志在必得,“皇上之所以没有把这事交给地方,就因它是国家大事,非一方人力、财力、物力所能承担。我走运河多年了,何处沟沟坎坎、何处咽喉索道我最清楚。我在想,管湖西、清江浦凿通之后,我还要奏明皇上,跟上后续工程,否则,运河还说不上通畅。而这些,要涉及到众多的府州 县。我们还是循山东修浚会通河的惯例,以朝廷为主,地方尽地主之谊即可,你就多备些 工具,粮饷、帐篷等其他一切需用都由朝廷开销。我的人十天之内陆续到位,先划定线路, 叶大人的工具半月之内送到有难度吗?”
叶宗行一扬头,嘿嘿一笑:“万余把工具一时还真不好凑,这样,我让山阳县向百姓借一些送到工地先用着,待我购置齐了,除工地所用外,全归还新的。”
“如此甚好!”陈瑄赞道,“叶大人不仅水利在行,体贴民瘼也堪称模范啊!” “大帅过奖了!也是您把我逼到了这份上。”
两个人都笑了。
天色将晚,一缕夕阳斜射,洒在湖面的光芒点缀了万千跃跃欲试、躁动不安的波浪,一片金灿耀眼。陈瑄一行再一次经过“故老”钓鱼的地方,物是人非,依然不见老人的踪影。 昔人已乘黄鹤去?一股悲凉的伤感撞击着每个人的心。难道那古怪的老人就是为我陈瑄献计而来吗?姜太公垂钓而成一代着名宰辅,老人就这样去了,销声敛迹得如此奇怪! 那白发苍苍、飘飘欲仙的身影又浮在眼前,若真的再见不到,那将是他陈瑄、也是大明永远的遗憾。
陈瑄、叶宗行在老人垂钓的地方兀立良久,陈瑄有些哽咽道:“但愿老人是回家安享晚年了……只是,只是,宋尚书治会通,史书上一定会留下个献策的白英老人,我们竟如此疏忽,连老人的名姓都不曾留下,想让朝廷旌表,又去旌表谁?”
“为给大人献上治水一策,已不知他在此等了多久,”叶宗行更是忧伤,“那么大的年纪, 每日里风吹日晒,日月风霜。请大人放心,我会留意,时常来看看,见到了更好,即使见不到, 我们也要把此事上达皇上,天下屡有这样的奇人也是皇上恩泽所致,百姓乐为所用啊!”
从钱塘到淮安,叶宗行一路走来,深感民心思治、民心思安的大势,府衙、县衙贴出治运的榜文后,到官府献计的人还真不少,尽管有些人是抱着投机的心理,但大多数人真真是想帮官府解决挽运——百姓们受苦受累的顽症,民心所向,挡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