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神秘人供出神秘案 隐身将练就“隐身”兵(2)(第2页)
“谢皇爷爷谆谆教诲,孙儿当谨记不忘。” “知民间疾苦、将士辛劳此其一也。”永乐继续,“今为大明之嗣君,凡天下之世事,不可不周知;凡常人之艰难,不可不涉历。要学太史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故朕两至北 京,肃清沙漠,带你在身旁,以亲历行军和战阵。见识广了,涉历多了,心胸开阔了,即 使万机之来,皆有泰然处之之法。”
没等朱瞻基答话,胡广笑道:“殿下的学问见识已是迈越前人,皇上还如此用心,不 知皇太孙要成为怎样的聪明英睿之人了。”
“太孙年少,正是长学问的时候,”永乐语重心长,“每日营中闲暇之时,你等不能闲着, 既要讲说太祖艰难创业及古之帝王兴亡得失,还要讲说经史,博文广识,文事武备不可偏 废。切切谨记:帝王之学贵在资治、务实,勿于词章上研磨深究。”
“遵旨。”三位辅臣拱手。 大军跃上一个平缓的山丘,一阵北风袭来,猎猎旌旗沙沙作响,雪尘沙尘随风而至。
永乐全不在意,抖擞精神,举目远望,茫茫荒野尚在沉睡之中,一切都了无生气。忽然, 远处一个被大军惊扰的野兔在没命狂奔,他心中一动,有意考验一下孙儿的箭法,转头对 朱瞻基道:“前方猎物,孙儿可否取来为朕佐餐?”
“遵旨。”朱瞻基打马扬弓追了上去,小太监李谦、金英和太孙的侍卫首领胡安及刘虹、张山、阮修文等一干人飞马跟在后面,寂静的大地上有了这样一群生龙活虎的人,立即就有了生气。
一箭地开外,朱瞻基拈弓搭箭,叫声“着!”箭羽飞出,直奔猎物,飞奔的野兔打了几个滚,不动了,引来了将士们一阵巨大的欢呼声。李谦飞马上前,一个探身将猎物捡起, 随着朱瞻基回到永乐跟前。
“孙儿好箭法!”永乐发自内心的夸赞。箭射疾驰中的活物和在东苑射柳又不一样, 难度加大了几倍,那已不是百步穿杨的劲头,是驰骋中百发百中的实战,“我大明要的, 就是这样文武兼备的承继者。黄俨——”
“奴才在。” “将撒马尔罕新贡的千里马——朕的玉鎏骢赐给太孙!” “遵旨。”侍卫们又是一阵巨大的欢呼声。 这是一匹毛色金红、长鬃飞舞的宝马,高大健硕,奔跑如飞。打贡来的第一天,朱瞻基就喜欢上它了。但他明白,无缘无故地向皇爷爷索马,父亲不允许,也会降低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所以,习文之外,他拼命演武,马上步下,长拳短打,无一不通。恭顺伯 吴允诚来京之际,他还专门请教了难度很大的飞骑射猎的技法,反复演练、琢磨。功夫不 负有心人,今天,他又一次取得成功,博得皇爷爷的喝彩,也为父亲赢得了荣耀。
“柳侯爷,上次北征鞑靼之后好几年不露面,听说你一直在北京,练什么……?”已 被拔擢为都督的薛禄本次出征在丰城侯李彬麾下,向皇上禀报完重要军情回右哨时遇见了掌管大营的安远侯柳升。
“你小子也学会油嘴滑舌了?”柳升故意叉开了话题。 “不、不、不,三年多不见,我是想侯爷了,整日和一群娃娃杂耍,这武功就有些懒散,还想请侯爷指点呢!” “说不定哪一天,咱的武功就都派不上用场了……”话到嘴边,柳升又咽了回去。 柳升身材魁梧,四十多岁的年纪,石雕般的紫红面膛上,额头、嘴角深深的皱纹里,都刻写着久历沙场征伐的风霜。洪武末年,他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随燕王征战,屡有 升迁。永乐初随张辅入交趾,因勇猛敢进,战功卓着,封安远伯。北征阿鲁台,他又因功 晋封安远侯。之后,先是佐平江伯陈瑄一起巡海,于青州海中大败倭寇后,又接受了一项 密命,在北京西山下一处秘密的营地操习训练,这一训就是好几年。就是跟随皇帝往返南 京、北京的文武大臣也不知这位侯爷做什么去了,这次北征掌管大营的露面,总见他神秘 兮兮的,却又看不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