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狼烟犬雾皇帝迷眼 青梅竹马太孙怡情(1)(第2页)
永乐被他说的想笑,怒气略消了些。几个人翻着黄俨抱过来的一大堆折子,几乎没有 一件不和皇太子扯上干系,明眼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有人在播弄是非,借题发挥,矛头直指皇太子。看来,汉王没少下了功夫,皇上方才为甚说出了一句‘家事也是国事’的话, 难道要谈易立太子的天下第一要事?一想起这么敏感的话题,几个人立时又紧张起来。
正踌躇着,永乐说话了:“朕不避弓矢,亲征朔漠,万里风沙,监国、理政的皇太子该派大臣到何处迎朕?他的使臣居然在沙河,还不如在北京等朕呢!失火、失窃且不言, 单这委任官吏一项岂和我大明皇制相符?又是三四品的封疆大吏,又是东宫僚臣,换了多少,有朕的旨意吗,他不懂这里的规矩吗?”永乐说着,火气又起。
杨荣等默不作声,单从这几个事看,论理论法论情,皇太子都不对。但其中是否会有隐情?皇上上次北征时就下旨,太子所理庶务由六科逐月按类分奏,近半年的光景,条陈、 奏章太多了,为何单单这些事先摆了一大堆,军国政要、四方水旱、百姓安堵的折子又在哪里?他偷觑了一眼,御案旁边还有摞起的几堆折子,心里更明白了,赵王一定没闲着, 安插近人“分门别类”,代内阁行了事。
永乐继续:“孝陵享殿乞丐群淫,羞辱先人,天大的事,让朕的脸面往哪里放?一次降雨,就死了那么多人,还有卫卒被杀,他在干什么,他身边的辅臣在干什么,都吃了白饭不成?”
“皇上,臣翻了半天,一大堆奏折里没有一件皇太子的奏折,臣觉蹊跷,”金幼孜说, “陛下所说的事,陛下不觉奇怪吗?”
金幼孜是个直肠子,快人快语,瘦高的个子,一副孩子般天真的长相。喜好文学日记, 大军所到,山川险要,随走随记,永乐很喜欢他这股似憨似痴的爽快劲儿。
“他有事要瞒朕,写了不就多余了?”永乐说着气话,可事实就在那儿摆着呢。金幼孜还要说什么,杨荣使了个眼色,便不再言语。
胡广说:“皇上运筹帷幄,又一路鞍马劳顿,刚回北京就陷在纷繁的庶务中,圣躬欠安,臣心不忍。不如这样,我等三人今日就陪皇上游一游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池,正值秋高气爽之时,幼孜、勉仁赋诗,说不定皇上也会诗兴大发呢!心绪好了,自然会去了很多烦心事。”
胡广的书法俊逸飘洒,几与沈度相媲美,爱屋及乌,皇上喜欢他的书法,也就喜欢了他的处事,对他也常常另眼相待,亲见非凡。行军之时,每至险要,皇上出词,胡广舞墨, 把皇上的心得镌刻在山崖上。
这边搭起了高高的架子,胡广一笔笔在山崖上写着,而此时的永乐在大帐中又挥就了 一首出塞诗:暮从西原下,日由东方晖;师入西凉亭,声喧万壑微。平沙枪戟涌,黄尘蔽日归;大漠埋忠骨,不须裹尸回。
杨荣、金幼孜、胡广三人,是永乐常带在身边的三个人,一个长于谋略,一个偏重文 学,一个精于书法,三人各有所长,各当一面,成了皇上身边必不可少的人。谁暂时不在, 谁御前少说了几句话,永乐都很在意。三人同为建文二年的进士,同入内阁。上次北征时, 因天气太热,大军不得不夜间行军,杨荣、胡广、金幼孜未能赶上皇上的行进,在山谷中迷路,胡广的马快,在前面探路,距离越拉越远,杨荣、金幼孜则慢吞吞在黝黑的峡谷中摸索前行。金幼孜因身体不适,在马上摇摇晃晃,马蹄一滑竟摔下马背,杨荣下来摸索着将他扶起,并拽着幼孜的马缰结鞍而行,幼孜还是跌下马来。杨荣便将他扶上自己那匹稳健的战马,直至天明才走出峡谷,遇见了皇上寻找他们的骑兵。那一夜,皇上不见了身边的侍臣,火急火燎地竟派出十几股骑兵搜寻,胡广跌进了河里,很狼狈,永乐劳慰甚久;杨、 金二人搀扶着归来,永乐像见了久别重逢的亲人,言谈话语间,双眸里竟滚动着浑浊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