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75章 八仙过海诸王幽幽 二魔交手纪府惶惶(2)(第2页)

“有点出圈了!”当年叱咤边塞的老十七宁王朱权已着书成瘾,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越来越轻松、自然、坦荡,也深感做一个文人的藩王远比征战更惬意、更能万古流芳,因而,从江西一路东来,及至南京,他都手不释卷,旁若无人。

老五一句“处死”的话才把他的注意力从一本发黄的书里拉回来,老十三的牢骚妄语,自顾自痛快,于弟兄们无一点益处,会让皇帝疑虑丛生,让兄弟们活得更不踏实。 “皇上下旨,诸王进京,给了弟兄们一个相聚的机会,没甚不好,老十九是不是有罪诸位心里都清楚,十一兄伸张正义没有错,搁我也一样去告,若不扼杀于萌芽,闹腾起来, 会死多少人?不但会牵连上他,恐怕你十三兄也脱不了干系。”宁王虽坐着,挥将十万人 马的大将气概又一次展现,大家知他的才,也知他的谋,早在心里畏葸几分,尤其是代王, 嘴里虽说着他能拿我怎样的话,兀自没了底气。

老十八岷王朱楩,就是从岷州迁到云南,长期和黔国公沐晟交恶的那一位,因为不法, 早被削了护卫,倒落得清闲自在。他虽长了一脸横肉,却也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鸡毛蒜 皮的事还能矫情,政事上既没主见,更怕丢了命。开始,他觉代王说得有理,听了宁王的话,才觉代王话的危险,以在座最小老弟的口吻道:“小弟以为,十七兄洞见分明,皇上叫议论,咱就议论,就按十一兄的意思,留老十九一命,留不留在皇上。有个机会,大家见了面,早完早了,各自打道回府。这南京啊……”他本想说,一会儿也不想待下去了, 又觉不妥,稍一顿,改口道,“夏天酷热,冬天奇冷,在四季如春的云南住惯了,还真有些受不住这里的冷。”

“行、行、行,废为庶人是最好的结果。若以图谋不轨、大逆不道的罪杀了,株连起九族,休说蜀王和我,就连当今的皇上也要卷进去了。就这样吧。”

朱桂早已不耐烦,站起嚷嚷,竟自朝外走去。楚王、岷王跟着,宁王看有了结果,也走了出去,屋里只剩周王和蜀王。周王悄声道:“宁王所言在理。十一弟不必担心,你还不知皇上?我等议罪轻了,他的心中未必高兴,我等议的重,谷王的命说不定就保下了。 我去回复时,自然会掌握好分寸。”蜀王点点头,将信将疑。

正如周王所料,有了王公大臣的意见,有了百官的奏折,永乐胸有成竹,端坐武英殿御座,慨然道:“谷王顽狠凶悖,弃灭天伦,诸王、群臣奉大义,维护国法纲纪,朕复何 言?纵使朕想法外开恩,又焉能置太祖钦定《大明律》于不顾,置诸王、大臣数日所议于 不顾,于私亲而废公法?就依列位意见,死罪免掉,活罪难逃,朱橞及两个儿子一并废为庶人,除先行告发的指挥佥事、死难的虞廷纲等几人受褒奖外,谷府官员一律诛杀,谷府护卫官军分调辽东、宣府、山东,以邸报通报天下。”

大殿肃然,鸦雀无声,只有永乐威严的声音还在殿中回荡。 “朕的多数弟弟,奉公守法,扞御一方,藩地军民已有嘉言善语颂扬。周王念及百姓艰难,尝入荒旷之野,考诸庶草中能食用者四百余种,在写《救荒本草》一书;蜀王大兴教化,已把官学办到荒僻的茂州,蜀人安堵,奉礼置业;宁王已修成多部书籍,最近又在写什么《文谱》《诗谱》,为大明留下亘古不灭之财,三王之行,光炳千秋。一言以蔽之, 亲王守法是皇室之福,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周、蜀、宁三王功高在国,各赏白银 五千两;楚王、岷王也算尽心藩事,境内安静,赏白银一千两;代王曾怙恶不悛,如今也 颇知礼法,爱惜身边之人,故不再惩戒,复其三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