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运筹帷幄北京大建 蹑足潜踪石窝微访(2)(第3页)
黄俨和马云又展开了京城的图卷。北京皇宫的地理位置优势,彻底克服了南京宫城偏于东南一隅的不足,使之成为全城的核心,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它,一圈一圈放大。
京城仍按照左右对称的布局而建。大明门正南的中线上是丽正门,丽正门东有文明门,西为顺承门;京城东南有东便门,西南有西便门;正东面有齐化门,正西面有平则门;京城东北有东直门,西北有西直门;京城的北面,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京城的东西各门相对,相对的两门之间有宽广平直的大路,几条大路交织的地方构成了许许多多纵横排列的街头巷尾。车辆行人的往来都汇集在几条主要的干线上,住宅区只有小胡同与主要街道相通,虽不利于交通却保证了住宅区的安静。大路两旁、密密麻麻的胡同里是一排排整齐的树木,整个京城掩映在一派清翠的芳树丛中,看着还在纸上的画卷就使人有了心旷神怡的感觉了。
永乐说:“方方正正,绿色青葱,如此的京城让人感觉舒适。安定门和德胜门虽在中线两侧,但给人的感觉,体现的不甚明显,朕的意思是,在两门中间,也就是玄武门、北安门往北、中线的北延线上建一座京城报时的钟楼,新铸大铜钟一口,前日曾令荣国公姚少师监造。朕对他们说,规制要大,海寿曾报朕,钟体通高二丈三尺,口沿直径一丈有余,朕要他们估算了一下,总重量要到十几万斤,倒还令人满意。我大明将要定鼎北京,若无这等万古不朽之信物,又何以示大明定鼎之所重?”
“皇上明鉴。”杨荣、金幼孜答道。
十几万斤的报时大铜钟,闻所未闻,造出来得有多大啊!现虽由少监海寿督造,但它实实在在花的是国家的钱,地方每每上报发现铜矿,但夏原吉更担心的,是开挖铜矿而滋扰当地百姓,能拦他就给拦了,皇上也没说什么。今日才知道,皇上正在铸一口用铜十几万斤的大钟,而国库每年的余铜才几千斤,这么大的缺口要如何去补。
他正要说上几句,提示皇上适可而止,却见皇帝又说话了:“黄俨,传旨海寿,朕还要铸一口略小于报时钟的铜佛钟。既是佛钟,大钟通体都要铸上汉、梵佛经铭文,朕要亲自写序,日后就安放在皇城之内,供皇家及百官佛事所用。夏卿以为如何?”
永乐明知夏原吉不喜佛事,不拜佛祖,偏偏问他。“又是十几万斤黄铜,皇上,臣想的是铜从何来?”夏原吉答非所问。永乐诡秘地一笑:“朕着内官们去各地采办,发现了几处铜矿,新采之铜就直接运到北京了。”“这——”皇上绕过户部、工部,由内官直营采矿,夏原吉莫可奈何,又不能指责,尴尬了片刻,遂以自责的语气正色道:“臣为户部堂官,经划无方,度支不力,以致皇上另辟他径,劳倦圣心,恳请陛下降罪。”言毕,跪下,一副等待处罚的惴惴样子。
虽是自责,永乐也听出了夏原吉话中的分量。但不另外采办,国库的开支不知又会增加几何,一面安慰,一面自嘲:“夏卿外兼部院,内参馆阁,谙练章程,善筦度支,通达政体,不避繁剧,十几年如一日,实我大明难得之人才,何罪之有?快快起来。倒是朕虑及北京建设,有些急功近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