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运筹帷幄北京大建 蹑足潜踪石窝微访(4)
“大官人放心,我等见机行事,细细筛查,一定不负皇爷所托。”说话的工夫,四人又各喝了几口茶,也确实渴了、饿了。伙计一上菜,各倒了一小碗酒,不紧不慢吃起来。问到主食,伙计的话匣子又打开了:“客官用茶时已经品出,俺这地界儿的水是甜的。就因离这儿不远的山下有股很大的泉水,一年四季,喷涌不断,方圆十几里的人家喝它、用它,余水还是汇成了一个很大的水面,当地人就把它引来浇灌稻谷,不承想,泉水浇出的稻谷做熟了饭都喷香喷香,蒸三次、煮三次都不烂,客官,就尝尝咱这儿的米吧,保你吃了第一碗还想第二碗。有了这股子泉水,别处不敢说,俺这地界年年收成都不错,永乐爷将俺从山西迁来,算是来对啦!”“行,就按你说的,用米饭。你是山西人?”胡濙这才注意到他的口音,似是和当地言没有太大区别。
“是啊!山西洪洞大槐树。永乐爷刚即位的那年七月,朝廷赐宝钞,山西无田的几千户就来北京了。永乐二年九月,又有万余户晋民来北京,我和我们东家就是永乐二年过来的;听说永乐三年九月又迁来了一万多户,别的州县咱不知道,方才说的北面的周口里、再远一些的大安山,许多人都是从山西过来的。”
“你方才说,来这儿‘算是来对了’,那就是说,你们很愿意过来?”胡濙心下欢喜,一个“话痨”帮他知晓了不少社情民意。
百姓们安土重迁,无地可种,宁愿过拮据的苦日子,也不愿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据说,很多人都是被驱赶着上路的,民间甚至传言,长长的绳索绑缚着每一个人,内急时需要出恭了,才解开双手。今天所称上厕所为“解手”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只是传言。百姓的怨气朝廷很清楚,那么,十年以后他们的情绪又如何呢?这不正是他胡濙、主要是皇上想知道的吗!
“安稳过生计,虽苦了点儿,也不愿走。”伙计眨眨眼,擦了一把汗,顺手把一条发黑的白毛巾搭在肩上,笑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可县大老爷就说了,皇上还要迁多次呢,越晚越没好地儿,叫咱趁早儿。大家一想,早晚也是个迁,皇命难违,晚迁还不如早迁呢!还听说什么,判了流刑的罪犯来北京三年内都无租赋,还犹豫甚?永乐二年我们就过来了。朝廷又是给粮,又是给盘缠,俺就落户在这石窝店了。俺东家原是个小财主,有一些积蓄,落户之后,闲逛了半年,倾其所有,买下一处石料场,十几年的工夫,撑起了这个家业,竟扎了根,如今有了两处料场,一家客栈,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俺这一族的乡亲在料场和客栈做事,都跟着沾了光。”
胡濙这才明白叫“三晋客栈”的原因,除了不忘祖上,还把好奇的人和过往的乡亲招来了,真是会做生意。都说山西人是天生的生意人,果然是名不虚传。
“几位先喝着,我给客官备饭去,管保吃个滚肚溜圆。”伙计说着,一溜烟地去了。至少,一大部分百姓安居了,皇上听了,不知要有多高兴呢!晚饭后,胡濙四人换了衣服,来到院中。一轮月光穿过一棵叶已稀疏的大树细细碎碎地洒落院中,透出了寒意。天虽有些凉,还算宜人,胡濙按事先合计好的,带了宋塔等三人来到街上。镇子不大,盖因隋唐以来这里出产大理石、汉白玉而形成村落、衍生成一个中心镇子。历代延续,金代修建祖陵和皇陵,料石的开采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元、明,除了一些特殊的材质,元大都、明北京的大理石、汉白玉基本都采自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