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80章 秦淮河畔鱼龙混杂 太液池边宫殿林立(3)(第2页)

胡濙早来了半个时辰,实在是想逛逛集市。考中进士后,他就在南京住了下来,掐指一算已是小二十年,而他真正在南京逗留的光阴也就几年。眼见着一个个摊位鳞次栉比排开,各种货物用品布满街衢,看到一张张平静的脸,守着赖以为生的货物,一副奔生计的 样子,很是满意。摆放的地点也因长期出摊而形成规律。

先是扫帚、笤帚、簸箕、铲子、锤子、瓦罐、木桶、竹篓等各色杂物;接着是布摊, 大都是当地人织的黑、白土布,也有花色的,印染的很粗糙,也便宜,偶尔才见苏杭等地 的低端绸缎。也难怪,太高档的布料在这等摊位上哪能卖得动?紧挨的是女人用的脂粉、 梳子、篦子和针线、女红一类;隔了一个路口是菜摊、肉案,菜摊上鲜有蔬菜,只有一两 户卖白菜的,倒是肉摊热闹些,摆着各色的猪肉、羊肉和鱼类,摊主们扯着嗓子叫卖着。

胡濙高兴,不觉中已走出一里许,看看天色,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便往回走。转身工夫, 远处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一闪就消失在越聚越多的人流中。他心下一动,难道被人认出、 跟踪了?应该不会。但多年来的暗访经验提醒他,任何事件都不可疏忽,遂匆匆赶回北安门。

宋塔、李麟、张萧已在那里等候,他从李麟手中接过缰绳道:“方才像是见到杨士奇 了,我等刚到南京,就被太子爷知道了?”

“不会的,”宋塔以他锦衣卫特有的敏感,瓮声瓮气道,“太子爷设眼线也不会是杨 士奇,或许偶尔遇上的。大人早晚要上朝,早见了也无关紧要。”

道理胡濙明白,他只是担心高度紧张的太子知道他的行踪后会不会产生误会,落一个暗中监视太子的口实就太冤了,毕竟,皇上、太子是父子,是今天大明数一数二的人物,哪一方他也得罪不起。他又朝方才的方向望了望,觉得自己或许想多了。尽快吧,手一挥, 招呼三人上马,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北安门外远去的尘烟中。

胡濙等从应天府所在的上元县走起,又开始了连续一个月围着南京转悠的马上生涯。 他们经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等七县,走钟山、鸡鸣山、覆舟山、 幕府山、聚宝山、牛首山、慈姥山、长荡湖等山、湖,二十几天的工夫,纵然马蹄快些, 也无异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但皇上的旨意,又不得不走这一遭。

大概是天气渐冷的缘故,山水林田都睡在了一片寂静中,有的整座山也不见一个游人。 倒是有寺庙的覆舟山等稍热闹一些,正午时分,天暖的时候,三三两两便来了一些上香的, 恭敬中不乏虔诚之辈,从山门口开始,一跪一匍匐,用身体量进殿中。

胡濙等装扮成上香的游人,祷告之后,便分成几路,把个殿里殿外、僧舍僧堂都游了个遍,既没有建文的蛛丝马迹,也未见百姓对京师将要北迁的反感。倒是有对皇太子绳治出宫公干、却行不法的内侍的议论,胡濙心下高兴,却又为皇太子捏了一把汗。

小内侍们若无黄俨等大档罩着,有几个敢放肆?惩治了他们,岂不是得罪了黄俨们, 皇上三番五次怀疑太子,说不定和黄俨兴风作浪有关呢。临别时,皇上的话犹在耳边:“人言东宫多过失,你到京师后可多留数日,从朝堂、从里坊多走、多看、多听,看看究竟如 何,密奏直达朕处。字要大,晚间至则晚间看,朕已近花甲之年,实在放心不下这个屡屡 出错的皇太子呀!”

“人言东宫多过失,”这个“人”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 言官出身的胡濙,做言官的光景不长,也几乎没有和太子打过交道,但太子的宽仁厚德他已在积年的官场生涯中有所领略,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五府六部到府州县衙, 官员、百姓的议论基本上都还是正面的,并不像皇上说与他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