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81章 心猿千重太子理政 胸中万卷蒯祥献艺(1)(第3页)

实际上,永乐还是对武臣子弟袭职的尺度越来越宽了。 最初的进学和考试是,一试不中就戍守开平,二试不中则远戍交趾,三试不中就到了烟瘴之地,别想再回来。后来改成支半俸、再减半,三试不中则充军。对于出自田间和部伍的则稍有区别。看得出,皇上今天心情好,面色温润,说话处事都很平和,议论风生。 “徐景昌一事已无话可说,居了要职却只会干些诲淫诲盗之事,曹润还奏他趋朝不循礼度,屡纵家奴犯法,甚是可恨。然其父于朕有恩,他又是皇后的亲侄,是皇亲,能奈之何?也像徐钦一样,回家从师学习,不再参与政事。” 他看了一眼杨荣、金幼孜,二人深明皇上于功臣和国戚的态度,一般不好说话,也就不言语。 永乐继续道,“雷州府县隐灾不报一事处置得体,聚宝门千户检出百姓私藏金镯、银锭之事,倒是耐人寻味。大明律法定的是不得以银交易,百姓不得用金质首饰。然禁民交易、饰用,却没有禁其私藏,硬是从行李中搜得,还要定罪,岂不荒唐?百姓无罪,归还其金银;倒是那个守门千户,越职管起了民事。告诉他,千户之职是察谙奸细,百姓违法又与他何干?此事暂与宽宥,若再越权,严惩不贷。” 聚宝门一事果然在皇帝这儿读出了另一个版本。 “皇上圣明!”金幼孜道,“臣也被绕了进去,理不出头绪,竟不知孰是孰非,皇上一点拨,道理一目了然,难怪皇太子和东宫辅臣不敢妄断,也就是了。”金幼孜故意拉近皇帝父子二人的关系。

永乐也觉得意,暗露喜色:“看来皇太子还要历练一番,何时能像朕一样熟知律法、 轻车熟路,朕才能放心。”

“皇上,陈诚、李达由南京而来,在殿外候了半个时辰了。”黄俨远远听见皇上的话告一段落,遂进殿禀报,把个“南京”二字说得很重。

“由南京而来?”永乐自言自语,嘟囔着,满面春风的脸登时拉下来,变做了乌云滚滚,“朕命他岀使西域,一去数载,他不到北京觐见,跑去南京作甚?”皇上突然发怒, 跪在地上的黄俨虽不敢起来,但心中窃喜,他多么希望接下来的一个响雷骤打在南京的太子头上,既帮了汉、赵二王的忙,又回敬了朱高炽多年来对自己及爪牙的限制和冷言冷语。 看准时候,他还得烧上一把火。

这个火不能发下去,杨荣思忖着,劝道:“陛下息怒,陈诚、李达万里之外归来,若在蛮夷数年真个就忘了中华礼法了,先见太子,再见圣上,臣马上就参他。若有缘由,且听他说说。”

永乐垂着脸,像是点了个头,杨荣给黄俨丢了个眼色,黄俨磕头,略带嫉恨地爬起出去,把陈诚、李达带进殿中。二人虽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看上去足足有四十多岁,皮肤黝黑,跪在地上行礼时满眼含泪,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永乐一下就动了恻隐之心,语气也就和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