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84章 奴儿干康同知凝心 金州城刘都督设谋(3)(第2页)

又是多年的历练,燕王发现,这个三十岁左右、体貌伟岸的小军官,不仅敢打敢拼,还有一些小谋略,便擢升他为百户。他身上的功夫也随着多年的实战历练而大有长进。靖难中,常为军锋,大小数十战,连朝廷大军、南军中的第一猛将平安也败在了他的手下, 再升为指挥使。但有两次致命的错误使他未能像朱能、李彬一样封公封侯。

靖难末期,南军驻守的宿州,屯集军粮数十万石以阻燕军南下,燕王命刘江率三千人截断南军饷道。燕军本身就已孤悬敌后,刘江说三千人太少,五千人将就成行,因而趑趄不前。瞬息千金的决战时刻,有令不行乃军中大忌,雷暴脾气的燕王勃然大怒,立命推出斩首,诸将跪倒一大片,才保全了他一条命。燕王登基后即以此过只给了他个都督佥事, 几年后才升为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出镇辽东。皇上第一次北征阿鲁台,他先是做前锋,回师后又率军殿后,勇冠三军,永乐即军中晋他为左都督,再镇辽东。当他还陶醉在胜利中、 对所履新职毫无认识的时候,大宁前卫却被一小股鞑靼游骑夜袭,死伤百余人,皇上震怒, 命锦衣卫缚他进京,又要斩首,经众文武多方解劝才予宽宥,永乐九年回辽东任上,从此小心谨慎,使敌虏再无可乘之机。

皇上下旨严饰海防。其实,数年前他就已经注意到,濒海郡邑倭患愈演愈烈的势头, 早在洪武二十七年倭寇就曾在金州登岸。连这样大的金州都敢入犯,还有哪里不敢?所以, 从永乐十二年随驾北征再回辽东后,他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辽东的海防上。

拔地而起的礁岩下,浩渺无际,白浪点点,金线、马雄、白山等诸岛在影影绰绰中点 缀在大海深处,在湛蓝色的天际下倒像是几只观潮的大眼睛,日夜注视着海上的动静。继而, 海天之间樯帆林立了,五颜六色的旗帜斑斑斓斓,各类兵器闪烁着耀眼的光点,座船上“刘” 字大旗分外醒目,辽东将军、总兵官、左都督刘江开始率水师在一望无际的海上巡视了。

他曾多次下海,走遍了金州附近的大小岛屿,并在金线、马雄、白山、王家山等十几座小岛上都布下斥候,修建秘密烽火台,侦伺倭寇的动静,基本摸清了倭寇的大致人 数和活动规律。盘算着选一处有力的地形给倭寇以重创。金线、王家山地势平坦,林木 较少,不宜设伏,且距金州太远,也不易调兵,而马雄岛是登陆金州的咽喉,为倭寇必 经之路,岛上的望海埚地势险峻,且有树木做屏障,最宜设伏。他已胸有成竹,要把大 股倭寇引到马雄,来一个干净利索的瓮中捉鳖。于是,谨斥候、修烽台、得机伏击倭寇 的折子递进了皇宫。皇上点头了,他就可以相机而动了。

海上起风了,一阵又一阵层层叠叠的海浪相拥着由远而近,扑打过来,越溅越高,就要拍打到礁岩上了。干练的中军官徐刚远远喊道:“大帅,再不往后退,一会儿就要游回去了。”

在他身边十几年,徐刚深知大帅的为人,于归附的各部族恩礼有加,于麾下的军兵士卒恩威并重。北征归来,看到几个士兵因腿伤行走艰难,便把座骑让给士兵,随之,卫士们纷纷下马。两军对峙之时,他冲在最前面,将士们紧追大帅,无坚不摧。论功行赏之时, 他几乎把自己所获的宝钞和丝帛牛羊全部送给部下,这也是他深得人心的所在。在部下的 心目中,刘江不仅是他们的大帅,也是他们最亲近的长辈,更是值得他们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