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卖妻鬻子盛世阴影 访贫问苦太孙励志(2)(第2页)
杨士奇长期在太子身边,君臣默契,举手投足间都知对方何意。和太子一样,长久以来受压抑的心境得不到释放,未敢翻身怕碰头的心结几乎很少能打开。今天,又是太孙, 又是心本相通的蹇夏,左右又没有其他人,他终于可以无所顾忌说句话了。
“蹇大人作为铨选天下人才的天官,周旋四方,怕是更有同感。历朝历代,宦海之中 莫不是鱼龙混杂,贤愚难辨。皇上面前,你看纪纲多么谨小慎微,勤勉有加,谁知其背后, 大把捞钱,还敢自称‘万岁’,心里哪有皇上?故依臣看来,官员中大抵君子少,小人多, 绳贪的线绷得紧就好些,松一点就不可收拾。”
杨士奇沉稳练达,心地敞亮,太孙言语中虽没有褒奖到他,他却并不在意。因为,蹇、 夏是方面大员,日理万机,事做到那儿了,由不得你不尊重,“蹇夏”之称早已名闻天下, 且皇上认可。自己就不同了,作为翰林院官员,太子辅臣,除了帮皇上修了几本书,其他 事根本就拿不到桌面上,尤其是竭尽全力维护太子的那些事儿,只是二人心知肚明罢了, 即使太子即位,新帝不说,他也要让它永远烂在肚里。
“士奇之话倒有些偏颇了。”作为吏部尚书,蹇义不愿意别人把他多年来精心铨选的 大部分官员拉黑,他认为,但凡经吏部挑选的,并无大碍;王爷或其他部院推荐,经皇上 点头硬塞的,那就难说了。
“记得皇上常说,居才者任事,广德者牧民,十几年来,吏部依照皇上旨意,在外放官员时尤重德行,所以才有史诚祖、贝秉彝、黄信中、叶宗行、夏升、谢子襄等善治一方、百姓诣阙留任的人。”
凤毛麟角,再往下,蹇义也不大好说了。这些年,地方大员的确出了一些名声很坏的, 盗卖官粮、强娶民女、贪污受贿、残害百姓,武臣们不算,仅布政使这一层,皇上就惩治了不下十余人,鸡骨鱼刺的小官吏就更多了。僧录司一个叫张荅里麻的从八品的左觉义, 假传圣旨、私放度牒、擅留诰印、乃至侵夺寺院田产,索贿、受贿以万万计,小官大贪真真不可忽视。粗略一算,十几年来,大小官员因贪罪受惩的,几百人也不止了,要说他蹇 义在外放官员时都没点头,也说不过去。虑到这一层,他又有些愧意,遂把话题拉了回来, “士奇之话虽偏颇些,也有一定道理,是故肃贪奖廉、整顿纲纪之事要常说常做,以使警钟长鸣。”
朱瞻基拽了一下马缰,那马慢下来,几乎和几个人幷辔:“几位大人之话都很在理。古 往今来,若说起‘贪’字,朝里朝外都不乏臭名昭着之辈,太祖之时,惩治多少巨贪,剥皮 充草也喝不住。然大抵开国之时,古朴之风尚在,还好些,光阴久了,天下安定,歌舞升平, 奢靡淫逸之风自然侵袭政体、肌体。孤就觉着,六部九卿中未必人人都是正人君子。”
太孙一句话,惊诧一群人,大家面面相觑,言及当下,竟不知如何作答。遂把六部堂官迅即在自己心中过了一遍,吏、户两部近在眼前,天下公认的勤廉之人,自不必说,其他如礼部吕震、兵部方宾、刑部吴中、工部宋礼、李庆,所谓九卿无非在六部之外加了都察院刘观,通政司赵彝、大理寺虞谦,作为同僚,相互之间大抵有个了解,最后于心中一 致锁定在吕震、方宾、吴中、刘观几人中,难道是有什么蛛丝马迹被太孙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