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91章 四海千山万邦拱伏 九夷十番远臣诗赋(4)(第2页)

“功赏过罚是陛下一贯的做法,”工部尚书李庆拱手道,“也是臣下奋进的根本,皇 上这么器重,年纪轻轻的蒯祥怕是不知怎么感激了!”

“方宾以为呢?”永乐问。 “臣伴驾北京已见了蒯祥的本事,理当奖赏,皇上之赏恰如其分;擢升薛都督为阳武侯,臣也无异议。” “那就这样定了。方才,德孚所言,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正是这样。陈谔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讳,朕需要这样的言官。可这个‘大声秀才’任职顺天府后,弄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聒噪不已,行在各衙署没有不烦的,新京师的府尹得找个大气的官员,故朕要任顾佐为顺天府尹,陈谔也更当尽其才,就让他去湖广任按察使吧。”

从京师府尹到外放按察使,品级一样,地位就大不同了,因有了贬谪之嫌,谁也不愿多说话,那是因为有些话是在下边已经说了。刚直的陈谔之贬和吴中、方宾大有干系。二 人的家人几年前就到了北京,在皇家的工程中钻来钻去,攫取利益。但凡由顺天府负担的 事,陈谔公是公,私是私,泾渭分明,任何人也休想介入。因此,吴、方二人和行在衙署 官员有私利欲染指京城建设的,都恨透了陈谔,巴不得他马上滚蛋。永乐虽屡闻臣下嚷嚷, 但陈谔熟知境况,加上他一门心思在建设上,也就搁置下来,北京建完了,顺天府搁这么 个软硬不吃、谁都腻烦的人就不妥了。

“吴中、方宾似是也向朕说起过此人不宜做顺天府尹的事,宜之以为如何?” 毕竟是做了多年的顺天府尹,于北京的建设也有辛劳在,此时另任京外,永乐也觉不大妥当,所以,将说过话的二人抬出来,征求一下吏部尚书蹇义的意见。 生性耿直,不知避讳,甚至在朝堂之上都敢和皇上争辩,蹇义当然知道陈谔的为人和为官,和其他同僚的互不相让自然更不在话下。这也不能不说是毛病,到外面碰碰钉子, 兴许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