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扫残云三卫乱纷纷 点余烬二王欲逐逐(4)(第2页)
高煦半信半疑,如坠五里雾般端着茶盏发呆。说的有鼻子有眼儿,自己的身旁也有老 大的内鬼?他想来想去,从枚青、王斌到朱恒,再滤过一个个小内侍,都是跟了他多年的, 还真没觉着哪一个是为太子通风报信的。这样的人,敢待在他汉王身旁吗?
见高煦入了辙,高燧一阵窃喜,就凭你那点转轴轴,还要和我斗法?差得远呢!他拧拧眉,做沉思状,继续煞有介事,“六年前南京笪桥的溺水事件,我的人看的真真的,明 明是太子府的人将三五个乞丐换了装束,推进护城河中,顾佐查来查去却栽赃到二哥的身上,皇帝的心中就是你我兄弟在故意生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年在南京,这类事情高煦做的太多,现在想来也有点过,但那是气急败坏的恶作剧, 搂不住。具体到什么笪桥、太平桥的他哪里记得?是太子真做了,还是老三又信口雌黄呢, 未辨真伪。他只是含含糊糊点点头,叫人换了一壶热水并亲手为赵王续上。高燧惊讶之际, 也见到了他来山东的一线曙光,汉王的这扇门已经开了一道缝,接下来一定会洞开,有人 高马大的朱老二在前边撑着,就有了一张抵挡利剑的盾牌,他朱高燧尽可以在安全的后方 放开手脚了。
“所以我说,我的坎不是坎,”高燧义愤填膺,由激动而涨红的脸写出了一个一奶同 胞面对“栽赃”的忿忿不平,“二哥的坎才是我心中最大的坎。靖难时出生入死多少战功? 许愿都甭说了,只是今日,皇太子若真有个大兄的样子,上敬下抚也就罢了,可他如此险 恶,罗织罪名,欲置我兄弟二人于死地,我又岂能坐以待毙?皇帝北征,又是他监国,大 权在握,我们既要万分小心,不被他算计了;还要想办法反守为攻,搞得他顾首不顾尾, 我们才踏实。二哥以为如何呢?”
“三弟所言甚是!”到底还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高煦似乎被高燧的三寸不烂之舌 打动了,他目光殷殷地看着暗自得意的高燧,“依三弟之见呢?”
“顾首不顾尾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想办法把他逼下太子的宝座,由二哥荣登太子之 位,小弟的心愿就了了。”
这么敏感的话题,高煦登时一激灵。小精豆子,看这架势,真到那一天,还轮得上二哥我吗?高煦假意推托,试探高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