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97章 汉阴风京师天再暗 赵鬼火彰德云更浓(1)(第2页)

放下了,一切也就从容了! 永乐就是一惊。 他没有想到,一贯替太子扛枪挡箭的辅臣们还没说话,高炽会第一个站出来领罪,这不是他的性格,近二十年他犯过多少错误,没有一次敢主动当众领受。今天是怎么了,倒让他这个皇帝不知该如何处置了,他总不能立马宣布废黜太子吧。

看到了皇上的尴尬,看到了太子的豁出去,父子二人僵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左班中居首的吏部尚书蹇义马上站出来,在太子后面跪下:“皇上数年北征臣无缘企及,但也能想象大漠狂沙之艰辛。然数月来京师怪事迭出,又有如当年南京之乱,实有负陛下。如果说太子有过,那首先是臣辅导有误,请陛下先责罚臣下。”

蹇义故意把“有如当年南京之乱”几字说得很慢也很重,果然奏效,永乐脸上还是有了微妙的变化。

难道又是有人故意所为,连同那些诋毁太子的奏章? 他的心乱了。 只见杨士奇也疾步出班,在蹇义后面跪下:“要说责罚,臣这个专职辅臣最应领受,请陛下赐罪。” 吕震也出班跪道:“臣身膺三部尚书,京师怪事迭出,臣实难辞其咎。” 几个人抢着担纲、领罪,也让皇帝生气。 “来人——”永乐吼了一声,张杌、腾定等几个侍卫立即从门外跑进来。 “将蹇义、吕震、杨士奇拿下,关到锦衣卫大狱,朕要亲自鞠审。” 几位拔尖的朝臣被带走,众人更是一句话不敢说了。 这下倒好,六部尚书连死带抓去了五个,只剩一个工部的李庆和都察院的刘观,总不会让一个李庆兼五个部的尚书吧。众人正为部院大臣的无端横祸而惊恐,担心皇上还会弄出什么新花样,殃及众人。永乐却突然转了话题:“黄俨安排中官,李庆安排外臣,覆实天下府州县仓储出纳。聒噪军储十丧八九,危言骇世以欺朝廷,朕要看看到底还有多少库存。前几年,各地还在报存粮太久至红腐而不可食,可到了用时,粮饷就接济不上了?此事由李庆办理,不能让朕的将士饿着肚子打仗。”

去年查了一遍,今年还查?刚刚回来,又打什么仗?永乐也不管众臣的疑惑,李庆的态度,继续他的话题,“阿鲁台远遁,兀良哈败亡,朕北征告捷。有功将士着加赏赉,封左都督朱荣武进伯,右都督薛斌永顺伯,从征将士各赐米粟三斗。”

永乐觉着还有话说,一时又想不起,沉寂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已薨世的蜀王,声音也低沉下来,“朕的十一弟慈祥友孝,容止都雅,博综典籍,不愧太祖尝呼的‘蜀秀才’之 称。蜀中三十年间,倾力办学,大兴礼教,蜀人安业,殷富日见。今英年早逝,朕何其心 痛?着四川各衙祭奠。世子既已先卒,命长孙袭爵。”

永乐说完,左右看看,就要退朝。 “陛下,工部尚书宋礼也去了,他治理会通,日夜操劳,又两次采木南方,竭尽全力啊!”杨荣虽知宋礼有着不恤百姓的毛病,屡遭言官诟病,但瑕不掩瑜,他所完成的运河、 黄河治理,堪称当朝一大显绩,且宋礼为官清廉,家无余财,死后归葬都困难,所以,他 忙提醒皇上。

永乐犹豫了一下,一个高大耿直的汉子浮在眼前。他虽治河有功,采木也甚见绩效,却不知恤下,民丁役死者无算,引来多少弹劾,惹下了太多的麻烦。所以,永乐心中对宋 礼的功绩便淡了,二次从四川采木现场召回后,便以年老为名免其朝参,实是不想再见他。 其时,宋礼才六十出头,比蹇义、夏原吉、杨士奇等只大了三四岁。毕竟是一代勤廉之臣, 这一点永乐不能否认,杨荣提起,他又不得不表态:“容朕考虑考虑,退朝吧。”

杨荣的父亲去世,永乐不仅赠了赙仪,还命太监乔来喜随行,那是多大的荣耀,自古以来又有几人得享?如今,一个二品大员的归葬,还要考虑考虑,这又有什么可考虑的? 等米下锅,已来不及。很明显,皇上不想对宋礼有任何表示。最终,他也未对宋礼之事有个说法,甚至,连个赙仪都没有。还是朝臣们东凑西凑,总算是让宋礼顺利归葬故乡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