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洗沉冤美圭受王爵 耻无功金忠送大礼(1)(第2页)
行至沙城时,已升任司礼监提督太监兼管东厂的马云来报说前晋王济熺和长子美圭等候谒见,永乐面无表情,心中矛盾,不想见,又不得不见,过去的十几年,听一面之词,把个好端端的晋王济熺废为庶人。实际上,他同意见济熺父子,已是承认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挽回的大错。
晋府中一个侍奉过第一代晋王的老妪对晋王济熿的胡作非为十分不满,想着有朝一日能为和善的济熺鸣不平。听长史闲谈起皇上北征或可路过山西的话,悄悄动了心思,偷偷出宫打听着大军的行踪,终于见到了皇帝,诉说了奸险的济熿正位晋王后进毒嫡母、逼烝老王侍儿吉祥,无辜加害宫人,百般谗构济熺才得王位一事。
永乐不大相信自己以前所见所闻都是错的,急得老妪痛哭流涕,指天发誓,说一把子年纪了欺骗皇上还有图谋不成,最后不得不说了晋府旧官左微可以作证。永乐问左微何在,老妪说当年因济熺牵连下在刑部大狱中,如今早不知是死是活了。永乐速命新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海寿赶往刑部提人,该着济熺一宗不绝,下狱多年的左微尚且活着,出狱到宣府叩见,上奏了济熿的所有罪状,永乐这才信以为真,即命左微持圣旨到晋府,说皇上要召见济熺父子。
十年了,晋府上下都以为左微早死在了刑部大狱中,也是济熿忽视了,该杀的都杀了,以为左微进了大狱必死无疑。左微为自己辩白,晋府又不再深究,那时的刑部尚书刘观又是个见财起意的人,无人问津又事牵王府,万一处理不好,责任不小。于是,案子就这样搁置下来,工夫一久,竟被人忘到脑后,反倒保全了左微一条性命。今天,当他持圣旨回到太原晋府时,全府大惊,晋王济熿大惊,也莫可奈何,眼见他直入府内空室与济熺父子抱头痛哭,之后将其接走,与皇上相遇在了沙城。
“罪臣济熺、美圭叩见皇上,谢皇上千里万里救命之恩。”“起来说话。是朕失察又听信谗言使你父子受了磨难。”永乐淡淡的,有些尴尬,半眯着眼,不愿直视眼前的父子二人。皇帝高居大位,一言九鼎,哪一句说错了,多少人的命就没了,他下意识地看看杨荣、
金幼孜,似是把匡正他错误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二人身上。济熺猛咳了几声,声音老态,儿子美圭忙在他佝偻的背上轻拍着,喘息了好一阵,才平复了。五十多岁的济熺,看上去足有六七十岁了,头发稀疏,大部分已灰白,额前皱纹深如刀刻一般,颧骨凸出,两腮塌陷,两眼干涩,已毫无生气,眼看着就要支撑不住。
“赐座。”永乐说着,心中爱怜地一叹,一旁的海寿忙搬过一把椅子让济熺坐了。“侄臣这般模样,不怪旁人,都是当年年轻气盛,没把济熿放在眼中。只想他一个郡王,造谣生事,虽觊觎亲王之位,也是蚍蜉撼树,无济于事,不想他用了诸般手段,竟得逞了。”说着又咳了几声。
永乐默然,济熿的手段再高,若皇帝明察秋毫,也没有今日的结果,济熺虽把责任都揽了过去,他也深感歉意。
“正当壮年,身体竟如此虚弱?”那个话题已无法继续,继续了,就是永乐自己往身上扯,自找麻烦。所以,也只得说别的。
触到伤心处,济熺低下头,用干枯的手拭去了眼角一串浑浊的泪水,泣不成声。儿子美圭道:“都是济熿歹毒,囚在内室,三天两头没膳食。好在过去父亲对宫人不错,有一餐残羹时多送一些,不至饿死。但冬天奇冷而夏日炎热,不是浑身冻疮就是蚊虫叮咬,周身都溃烂了。遇有病痛又不能就医,慢慢地,父亲的身子就不行了。”